(术语)阿修罗王对于佛之说四念处而说五念处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ksaya-jāna,巴利语 khaya-āna。二智之一,十智之一。于无学位所起之智慧。即已断尽一切烦恼,则知我已知苦...亦名:结要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结要共同道行。结要者,共要至城,若至村道者,村间处处道。”(含注戒本卷中...又名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进入正道;归依法是我依靠教义而求得真理;归...亦名:自然摄衣界独开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僧衣二界,同是自然,何故衣中独开势分?’答:‘衣本随身...【智记别】 p1152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智记别者;谓有问言;云何知故,云何见故,彼生已尽?便记别言;生缘尽故;...塔婆(梵 stūpa)之一种。即石造之层塔。又称石窣堵波、石塔婆、率塔婆、石浮图、石浮屠、石佛图。原为安置佛舍利...(杂名)Śūdra又作戍捺罗,戍怛罗。四姓之一。农人也。西域记二曰:戍陀罗,旧曰首陀,讹也。农人也。...佛十大弟子之一。华译空生、善现、善吉。生时家中宝藏器物,忽然都没有了,故名空生。数日后,失去的财宝,又忽然而...六根入六尘,叫做六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杂名)袈裟之缘色不定,此言甲地之为青色者。又作青行。...掉举和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问: 心中常有不良的念头生起,是否有罪?该如何伏住?我的淫念很多,不自觉就生起,有什么办法对治? 大安法师答:...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昧...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佛陀圆寂之后,有些弟子们,就忙著造塔、供养舍利。...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不欠一毫发。 第二要信从无量劫来,与声色爱憎、染习流注...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以必须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临终时刻,找一个让心最容易安住...
五念处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念门 | 下篇:五门禅 |
梵名 Mūlasthānapura。印度古地名。位于西印度印度河之东岸。依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慈恩传卷四等所载,谓其地当时...
尽智
与贼期行戒结要
三归
摄衣自然界独开势分
智记别
石塔
戍陀罗
须菩提
六入
青甲
掉悔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僧伽吒经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如何对治内心不好的念头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大乘八宗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