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曰五类龙王。善住龙王,难陀婆难陀龙王,阿耨达龙王,婆楼那龙王,摩那苏婆帝龙王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引发决择】 p0377 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引发决择者:谓胜进道。以能引发胜功德故。...(术语)Karmadāna,梵语羯磨。译曰事。陀那,译曰授。以诸杂事指授于人之役是名授事。旧曰维那者,即此也。寄归传...(术语)又曰如法念佛。以净土行者于日日之行法常不能勇进,故或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或十日乃至九十日为期而勤行...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亦名:结受戒小界法并解、受戒小界结法并解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结解受戒小界者,僧取六和,不宜乖异。既不许受...(术语)佛之尊号。天为人之所尊,佛更为天之所尊,故曰天中天。又天有五种,第五之第一义天,即佛也。佛为天之至极...位于湖南宁乡(古称潭州)之西,大沩山南麓。系唐代禅师沩山灵祐(771~853)弘法之处。宪宗元和末年(820 顷)灵祐...(名数)一烟,二云,三尘,四雾,五阿修罗之手,此五者能障日月之光,故谓之五翳。止观五曰:重沓五翳,埃霭曜灵。...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无愿行】 p1051 显扬二卷十七页云:无愿行者:谓无常苦不净如病如痈如箭。因集生缘行。又云:缘智无愿道,作道如...(经名)一卷,失译。与弊魔试目连经皆为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没事的,五阴身心它可不会放过我们的,因为过去我们跟它打成...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次的主题,就是有关《楞严经》在我们日常修行上的应用。在讲...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位道行深远、武功盖世的禅宗大师。 他有一个名叫释正的徒弟,...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 2、大喜易失...广恩禅师: 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的儿子在榛莽中获得二枚桃子,鲜洁可爱,献给法师吃下。从此...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五大龙王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大虚空藏法 | 下篇:五叉地狱 |
(杂语)或曰三百会,禅家诸师言佛于一代中说会多之套语也。非有经论之典据。碧岩十四则评唱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住...
引发决择
授事
别时念佛
禅源诸诠集都序
摄僧三小界受戒小界结法并解
天中天
同庆寺
五翳
阿字本不生
无愿行
览娆乱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几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