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千手观音即千体之观音也。以之配于二十五有每一有有四十手即四十体之观音,称之为五八尊。见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含华、胎生、宫胎。愿往生西方之人,以疑惑佛智之心未去,虽因善根得生净土,然因疑惑故,五百岁中包于莲华胎内...即发起自己本有之真性。楞严经卷九(大一九·一四七中):“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 p5163...【五现涅槃论】 p0270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二页云:五现法涅槃论者,谓外道执:若于现在,我受安乐;名得涅槃。若我...(术语)谓本惑十使中贪瞋痴慢疑之五使。贪瞋痴慢之四使,都为迷执于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其性分钝者,故谓为钝使。疑...亦名:蜂蜜诫食 子题:无蜂熟蜜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然蜜味美重,凡圣常言。长贪坏行,勿先于此。兼得必强力劫掠...丛林中,由于职务在身,或健康欠佳而免于坐堂之僧,称为免僧。禅僧在上堂之前,为收摄心神,所行之短时坐禅,或于僧...(名数)菩萨戒经说菩萨修头陀行时,及游方而往来百里千里,宜常以十八物随身。一杨枝;二澡豆,和水洗手之豆粉也;...【善恶无记三业】 指善、不善、无记等三业。即:善业又作安稳业。能得可爱异熟及涅槃之业。不善业,又作不安稳业。...指世尊于印度拘尸那揭罗城跋提河畔入灭之娑罗树林。又称白鹤林、白林、鹄林。据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所载,世尊入涅槃...断等与得等。据宗镜录卷十四载:(一)断等,指佛极解脱道初发起时,一切众生所有无明之惑,一时究竟顿断。此系就如来...亦名:辄取净施衣戒制意、真实净不语取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辄取净施衣戒五十九。凡净施之法,...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印光大师校印本)...(龙藏本)...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人的一生,如果得不到智慧,那不过是和动物一...
在《地藏经》第八品上,阎罗王、大鬼王说:地藏菩萨发这么大愿,怎么还度不完呢?为什么度完了,之后他们又回去?刚...
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住舍卫国的王园精舍。当她听到佛陀及诸漏尽比丘即将入涅槃,心中想道:我不忍见世...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这个结论是斩钉截...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诸法因缘生。生命的确是遵循着一...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们想要找...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各自都有一套处理的办法,大到高级领导、小到家庭主妇都能应对...
老人用事实证明不可以杀害生命 周老先生,是青岛市夏庄镇安乐村一位地道忠厚的老农民,60多岁。十几年前突然得上了...
五八尊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千大鬼 | 下篇:五八识 |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 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
华胎
发真
五现涅槃论
五钝使
诫食蜂蜜
免僧
十八物
善恶无记三业
鹤林
二等
真净施主不知辄取衣戒制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练习对治自己的贪瞋痴

佛陀姨母涅槃记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大事缓处理,小事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