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欲界天之食物须陀味也。起世经七曰:“四天王天,并诸天众,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中略)欲食时,即于其前有众宝器自然成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天子中有胜堂者,其须陀味食色最白净。若彼天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若彼天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黑。时彼天子以手取天须陀味内其口中,此须陀味既入口中已,即自渐渐消融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维摩经一曰:“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饮食有异。”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如来所持之我德具八大自在,故称佛曰自在人。易行品曰:自度亦度彼,我礼自在人。...修禅者所居之静室。善见律毗婆沙卷二(大二四·六八三上):“是时,太子往到禅房,至昙无德比丘所,求欲出家。” ...位于韩国汉城特别市西大门区延禧洞。为道诜国师于新罗真圣女王三年(890),就延禧宫址所创建,李朝英祖王二十四年...(杂语)禅家之说法也,普说者,普说正法开宗众之意。象器笺十一曰:旧说曰:普说即升座也。上堂亦升座也。但普说不...(杂语)大利益也。法华玄义五上曰:闻有巨益,意在于此。...(一)色光与心光。前者乃佛身所放之光,由眼可见;后者为佛智所发之光,以能破无明昏闇,故又称智慧光。[大智度论卷...(杂语)禅林之语。僧堂大众粥斋之坐位曰钵位。见象器笺二。...(术语)出家之人曰道,在家之人日俗。智度论十曰: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大乘经五大部之一。指华严、般若、法华、涅槃等四部以外之大乘诸经。为智旭阅藏知津所用之分类法,依天台五时判教,...即佛教典籍之四类。(一)指经藏、律藏、论藏、杂藏。此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立。其中,经、律、论三者,即一般所称之“...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之佛,即佛宝;佛所说之法,即法宝;奉行佛所说之法的人,即僧宝。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好,各位善男子、善女人,咱们今天也是难得,那从观音菩萨的道场过来,刚好有这个机缘,所以我们今天安排大家有的来...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生说些甜言蜜语,因为听起来很舒服。但有时说这种安慰他人、附...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释这个标题,这个四,就是它有四个法门,四个智慧的法门去观察...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戒,食全素。老人深信因果,但怕亵渎佛法,想请教百年后的寿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吃时虽好,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今...
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无常、无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念佛法门时,以虔诚之信心持诵弥陀名号,使心不散。念佛时舍...
天食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天帝释城 | 下篇:天真 |
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之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十地)及二圣(等觉、妙觉),合称四十二贤圣。此名称见...
自在人
禅房
奉元寺
普说
巨益
二种光明
钵位
道俗
方等部
四藏
三宝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宏海法师:2019天津大觉佛子三皈五戒法会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