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凡夫与圣者也。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为圣者,其已下未断惑之人为凡夫。止观辅行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庶品多故。圣者,风俗通云:圣者声也。以其闻声知情,通天地,畅万物故也。易曰:圣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节,与鬼神合吉凶。今出世圣不闻其声知九界情,通谛理,畅众机,与法界合德,与二智合明,与四机合节,与众圣合其冥显。”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富楼沙昙藐婆罗提】 秦云可化丈夫调御师。大论云: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时软美语,有时苦切语,有时杂语,令不...(870~936)新罗僧。韩国佛教禅门九山须弥山派之祖。鸡林人,俗姓金。十二岁,于迦耶岬寺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真...(术语)天台谓三藏教。彼教精究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事相之法门,而理唯为偏真之空理,究理最为浅薄,故贬之为界内事...(术语)劝诫二门之一。劝善行之教也。百论疏上中曰:佛法大宗唯诫与劝,恶止明诸恶莫作,谓诫门也。善行则众善奉行...【六欲天受妙欲境】 p0309 俱舍论十一卷十二页云:论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与人无...(职位)禅家方丈之书状侍者曰内记。...简称五大尊,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药叉明王。...梵语 agaru, aguru, kālāguru, krsnāgaru,巴利语 agalu。音译阿伽嚧、阿伽楼、阿竭流、恶揭噜。意译不动。为沉...(术语)见佛之相好而发心,谓之见相发心。此见相依四教之机,有四种不同。然其所对之佛身,必为丈六之释迦应身。应...东晋僧竺道生之故事。相传道生尝于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阐述“阐提成佛”之说,时群石皆为点头。故后世有“生...(杂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有情世界无量无边,故曰十方世界。...大方广佛华严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礼佛大忏悔文...见面以来,已经满六年了,不仅年龄巳更改,连国家的历法也都不用旧的了,世间现象的无常,实在可叹息哀悼啊。 接到...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个惩罚的方式就是把他的头发去掉。所以在...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贪,我们粗衣淡饭,就是要舍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体御寒,...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引三条理证: 1、【引经文1】: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说法中而成正觉。世尊。若法不可说。何故今言护持正法。佛言。...从前有一个商人,借给别人五分钱,那人很久没来还,他就跑去索取。他到那面去,路上经过一条大河,雇船用去两角钱,...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五愿】 生者皆得宿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切的经典,只是一部经;千差万别的讲法,但是不二的。汤姆看什么经都是一向专...
凡圣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凡愚 | 下篇:凡圣一如 |
环中,空虚之义;虚白,纯白之心。指超越善恶、是非、有无、迷悟等绝对之境地。又用以形容打坐之境地。 p6450...
富楼沙昙藐婆罗提
利严
界内事教
劝门
六欲天受妙欲境
内记
五大明王
沉香
境本定身
顽石点头
十方世界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印光大师《复郑伯诚居士书》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推荐】大悲咒的世间和出世间功德
护持正法的功德
为小失大

净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