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言说之处。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说之为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Kṣamaya,译曰忍恕请忍恕于人之辞。寄归传二曰:忏摩乃是西音,身当忍义,(中略)口云忏摩,意是请恕。然...(杂名)佛土之尊称也。又为佛寺之美称。刹者梵语Kṣetra之略,译曰土田。庄严经下曰:遍覆如来宝刹中。...【义胜义】 p1239 辩中边论中卷四页云:一、义胜义。谓真如。胜智之境,名胜义故。 二解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菩萨)对于延命普贤而说延命地藏。延命地藏经谓:时佛住佉罗陀山,告帝释曰:有一菩萨名延命地藏,见此菩萨体,闻...【苾刍不离正智】 p0874 瑜伽七十卷十九页云:云何苾刍不离正智?谓有四智。何等为四?谓依最初离染相续通达八...(经名)一卷,吴支谦译。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何行疾得成佛?佛答以二种之四事,此行法能生佛果,故名生地经。...为准宗教现象之一。起源于早期原始社会。乃幻想依靠超自然力或特定之主观行动,以影响或控制客观之事物。此一阶段之...(一)(?~742)唐代净土宗僧。丹邱(浙江宁海)人,俗姓高。住台州(浙江临海)涌泉寺,执持律法,名节峭然。诵弥...【性罪】 p0829 瑜伽九十九卷五页云:云何性罪?谓性是不善;能为杂染,损恼于他;能为杂染,损恼于自。虽不遮...(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四寻思观】 此是唯识修行五位中、加行位所修的观法。四寻思观,是名、义、自性、差别四种。名是能诠的名言,义是...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行这两门。到中国的禅、教、律、密、净...如何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呢? 我认为要以 「品德」为第一要求。 所谓品德,不是面貌,而是人品,也就是心地的善良、...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现在社会上疾病,灾难为什么这么多。就是人的偷心太重了。像很...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一、外境是没有错的,因为外境在《唯识学》叫唯识所现,外境...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时提到,看见他人的妻女美貌,便起奸邪的私心,只要...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目光慈悲,下巴饱满。我就想,这就是福报相啊。什么时候能修...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很多,真正的修行人没得古人多,其实古今有什么分别呢?没什么...
口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亡智 | 下篇:口力外道 |
【于大师所生不信顺】 p0752 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页云:由三种相,应知于大师所,生不信顺。谓于有体、尊胜、得智...
忏摩
宝刹
义胜义
延命地藏
苾刍不离正智
菩萨生地经
巫术
怀玉
性罪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四寻思观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圣严法师《最合适的结婚对象》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外境永远没有错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年轻是培养福报的好时光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