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讲经论。初大意,次题号,次入文解释,分三段为例。大意者,论一部始终之纲要也。止观一曰:“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经律论等,必应有大意释名科文三段。”同钞上曰:“大意者,未入文前悬谈教起因由一部纲要,释名者次解名题也。科文者正入正文分三分科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相应因与俱有因差别】 p0839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俱有因乃至广说。问:相应,俱有,二因何异?有...唐代僧。属南岳怀让法系。生卒年、籍贯、俗姓均不详。师曾参谒麻谷山宝彻禅师,并嗣其法,于寿州(安徽寿县北)举扬...【由二性】 p0523 世亲释四卷七页云:由二性者:由于一识,安立相见。卽此一识,一分成相;第二成见。眼等诸识,卽...(杂语)用刀半截一物体之象形也。彼此相对而为明了之区别,使之显示判别也。法华经科注曰:譬般若已后,判天性,定...(杂语)七觉支,八正道之行法也。...【乐果】 涅槃之妙体,离一切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得之果,故称乐果。《观经玄义》曰︰‘开示长劫之苦因,...(术语)置香或花奉佛之水也。梵语阏伽。苏悉地经二曰:器盛净水,随所作事,置本献衣,复置涂香。依本法而作阏伽,...【下劣慢】 p0236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多胜中,谓己少劣,令心高举;名下劣慢。 二解 集论四卷十页云:下劣慢者...(譬喻)在十信位之菩萨,譬如轻毛。以其于佛道一进一退不定故也。旧译之仁王经受持品曰:习忍以前行十善菩萨,有退...(术语)深妙之真理也。唯识论一曰: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天台观经疏曰:亦从深理生。...(名数)以有漏智次第断下地之惑之法也。盖三界分为九地,比较下地与上地,下地者粗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十小咒...往生论...佛说出家功德经...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说法。 过去世中,有一丑陋至极的夜叉鬼,一日,大剌剌地坐在...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因为你的心灵跟地藏菩萨的心灵...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 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理当孝养,应当代受?既是父母,何称众生?要知众生二字,佛菩...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
大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大圣文殊师利菩萨 | 下篇:大意经 |
(术语)恶魔者佛之怨敌,故云魔怨。维摩经佛国品曰: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新译仁王经上曰:摧伏魔怨,双照二谛。止...
相应因与俱有因差别
良遂
由二性
判
七八行
乐果
香水
下劣慢
轻毛
深理
六行观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慈心化嗔心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正解「念佛三昧」

代一切众生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