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梵语,摩诃毗诃罗Mahāvihāra,玄应音义十六曰:“梵言毗诃罗,此云游诸僧游履处也。旧本以寺代之,寺之言司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云何建立补特伽罗?略有七种,谓病行差别故,出离差别故,任持差别故,方便差别故,果差别故,界差别故,修行差别故...指欲界众生之四种爱欲。据法苑珠林卷二载,即:(一)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称为情欲。(二)欲界众生,多...【烦恼自性二种】 p1194 瑜伽五十八卷二页云:云何自性?略有二种。一、见性烦恼,二、非见性烦恼。...(术语)萨婆多部宗之义,不许五戒之分受,成实宗之义,则许随意分受。俱舍论十四曰:近事必具律义。成实论五戒品曰...指曹洞宗所说之“偏正五位”,其一一之位,明了清晰,不相混乱。宛然,乃明了之意。偏正五位即正(平等)中偏(差别...(国名)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史记大宛传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索隐曰:身...据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载,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称五种忏悔。即:(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名数)佛将说法,而现地动,有七因。华严经疏六谓:一为使诸魔怖,二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三为使放逸者生觉知,四为...主张“悟时即法性至理一体;一悟一切悟,而无阶级次第之分”之学说思想。东晋僧道生(355~434)著「顿悟成佛义”,...【思业】 p0851 集论五卷三页云:何等思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禅林用语。铁制之馒头。与“铁酸豏”同义。谓吞下铁馒头乃不可能之事,以此比喻难解难透之一关。碧岩录第七则(大四...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第一天 山溪日夜流声静 佛号法水涤尘心 一、皇天不负苦心人 我们灵岩山寺打佛七,从第一周年到第二周年这样的每月...一、前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呢?佛法说:生命是由因...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发,往净土方向走去。一个是把心带回家,一个是重新出发。 我...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一个从高山上,流下一种快速的水流。 这个水流的性质有两个:...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讲的要有爱心,要帮助人。那么,通过研究布施这个...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人跟他借了半个铜钱。借了一段时间以后,做...
心在不停的生住异灭,色身在不停的变化,新新不住。就象我们晚上做梦似的,如同梦幻,我们正在做梦的时候,这个识心...
大寺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大衣 | 下篇:大有经 |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千日参。即在千日之间,连续到神社、佛寺参拜祈愿。相传日本自平安末期即行此风。到后世,若于特...
建立补特伽罗
四欲
烦恼自性二种
五戒分满
位位宛然
身毒
五种忏悔
地动七因
顿悟成佛说
思业
铁馂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只要一念觉悟,佛就来了
妙莲老和尚《妙莲老和尚佛七中开示二》
十二因缘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布施的原则和功德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