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空,无相,无愿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位三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又】三三昧门也。但有通别之差。解脱门之名,局于无漏,三昧门之名通于有漏无漏。同良贲疏中一曰:“若三三昧门通漏无漏,言解脱门即无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aca bhiksavah,巴利语 pa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乃释尊成道后,初转法轮所度化之五位比丘。悉...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一...(术语)五种乐之一。于初禅天远离欲界爱染之烦恼,而生禅定之喜乐也。...禅宗公案名。为唐代赵州从谂禅师勘验大众之公案。景德传灯录卷十(大五一·二七六下):“师作火头,一日闭门烧满屋...(术语)谓金刚界也。一界者,对于真言曼陀罗金刚界胎藏界两界之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明二种却魔法:坐禅之人,正定未发,多有魔事,心生惊怖,破坏善根,若能端心正念,则邪不干正,魔...(物名)名为命过幡。以命过之时所建故也。随愿往生经(灌顶经亦名普广经)曰:普广菩萨,语四辈言:若人临命未终日...【不承听】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承听者:不欲闻故。...(术语)菩萨任意而生之变化身也。...(名数)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漏,即失、落之义。谓因烦恼惑业而漏落三界生死。据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载,六漏指:(一)漏自性,谓六根对于六尘...晚课蒙山施食仪...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金光明最胜王经...【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了。修行最终是修我们当下这个心:自净其意,闲邪存诚。那这句...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体察别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个弟子,他在与人沟通协调...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了许多关于新疆的事情,其中有一则关于吃素的事例。 ...江西德兴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为一个很偶然的细节,被皇帝纳入法眼,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来在明朝初...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自己很难发现的习气嫉妒心。嫉妒本身来自于我执,嫉妒心是一种很负面的情绪,不但会影响我们的...
【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 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
三脱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庄严 | 下篇:三无性 |
原指污粪中之果实;于此粪果,取而还弃,比喻凡夫之欣生而恶死。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大一二·四三五下):“如婆...
五比丘
空际
远离乐
赵州救火
金刚一界
二种却魔法
荐亡幡
不承听
意生化身
十度三行
六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学常见辞汇(六画)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慎独知于衾影
圣严法师《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决定命运的态度
转变嫉妒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