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受者领纳外境也。境有顺违俱非之三,故受有苦乐舍之三:一、苦受,领纳违情之境而起苦恼之感者。二、乐受,领纳顺情之境而起适恒之感者。三、不苦不乐受,又曰舍受,领纳不适不顺之境而苦乐之感共舍离者。俱舍论一曰:“受蕴,谓三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衣服)袈裟之异名。消损烦恼之义。六物图曰:或名消瘦服,损烦恼故。...问: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答: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术语)八忍,十六心之一。将得道类智前时所起之忍可决定也。...(喻)生死无边际,好像汪洋大海一样。...【三种受欲圆满】 p0202 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页云:当知复有三种因缘,能得如是圆满差别。谓施戒调伏诸根俱行,及欲界...(职位)禅林掌佛殿之事者。见象器笺六。...(杂名)梵语。总言獐等类。见翻译名义集。...【称心语】 p1297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增上欲解所发起故,非假伪故,非谄媚故;名为称心。...【所识】 p0734 杂集论三卷三页云:云何所识?几是所识?为何义故,观所识耶?谓无分别故,有分别故,因故,转...(名数)身三口四之恶业也。身三者杀生,偷盗,邪淫。口四者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七恶支分故名为支。十恶中之前...【有对无对】 p0546 俱舍论二卷一页云:唯色蕴摄十界有对。对、是碍义。此复三种。障碍,境界,所缘,异故。障...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一个阿罗汉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其实她...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受人陷害而终生残废。 她也许以为这样向我抱怨过后,可能会得...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我经常问很多的念佛人──你听到佛号的时候,你生起什么想法? 你说,诶,我听到佛号都没有想法。 那你没有办法往生...佛,梵语具云佛陀,译为觉者。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实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苦。但是如何离苦呢? 佛法中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是转...
三受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性对望中道 | 下篇:三受业 |
【徙多】 此云冷河。西域记云:旧曰私陀,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