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释迦牟尼佛示波斯匿王以本无生灭也。首楞严经曰:“波斯匿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竟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王言不也。佛言皱者为变,不皱非变也。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菩萨不思议之应现也。法华玄义六曰:妙机召究竟妙应。又曰:如一月不降百水不升,而随河短长任器规矩,无...全一卷。又作普照禅师修心诀、修心诀。高丽僧普照知讷(1158~1210)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知讷以明心修心、顿...(术语)总言一切之曼荼罗。以曼荼罗总为秘密之法也。别之则立坛而行诸尊之三昧耶形。谓为秘密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术语)Vinayapiṭaka,新云毗奈耶藏。旧云毗尼藏。三藏之一,摄称如来所说之戒律经典。藏者包藏之义。此经典中包...(480~560)北齐禅僧。河北钜鹿人,俗姓孙。博通经史,年二十八,征为太学博士。未久即出家,从道房禅师受止观,并...(杂名)梁书庾诜传曰:诜晚年诵法华经每日一遍。后夜中,忽见一道人自称愿公,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指分析诸法而入空之观法。与“体空观”相对称。又作析色入空观、析假入空观、析法入空观、生灭观、拙度观、析法观。...凡六卷或三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梵网戒本疏、梵网戒疏、梵网法藏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详解梵网经卷下菩萨...(一)南北朝译经家。又称昙觉。凉州人。风神爽悟,戒地清拔。曾于于阗国得梵本,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返回...【优留曼陀】 亦云优留曼茶,此云大醍醐。...(术语)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为一切众生之根本识,第九之庵摩罗识为如来之清净识。庵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知正见...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悲痛不已,纷纷向佛陀求救。佛陀为了解救无辜孩子的...
随着减劫的次第,人的寿命越来越减。以这个作为标志,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在衰减。总的原理,就是随着道德越来越...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间刮起了大风,刮倒了一棵老树,里面现一个大洞出来,一个人坐在洞里,头发胡子都...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穷...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大家都很熟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前面两句话,对...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养;是故,此八物甚为尊贵殊胜,一直以来,受到佛弟子及信众之...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
观河
【佛学大辞典】
上篇:观自在王如来 | 下篇:观法 |
梵名 Mahi?āsakavinaya。凡三十卷。又称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弥沙塞律、五分律。刘宋佛陀什、竺道生等译。收于大正...
妙应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秘密曼荼罗
毗尼藏
僧稠
上行先生
析空观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慧觉
优留曼陀
如来识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罗刹女的故事

减劫中人的福报越来越薄

心念不清净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冒失的檀腻觭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