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以上三忏中取作法与取相为事忏,无生为理忏。涅槃经十七明阇王忏悔之相,耆婆所教者为事忏,如来所说者为理忏。止观二曰:“理事不出三种忏法,理谓无生妙忏,事谓取相作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针锋。仰一针于地,自天上投一芥子,欲适巧投中针锋甚难,以此比喻值佛出世之难。[南本涅槃经纯陀品、摩诃止观...出离差别者,谓依十地而出离故。...(书名)具名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明菩提心。本论之疏着如下: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据善导之观念法门载,凡夫之机性有善性人、恶性人之别,善性人又分五种,即:(一)闻即舍恶行善之善人,(二)舍邪行正...(476~563)北周僧。六学僧传卷二十九作僧成。咸阳(陕西)灵武人,俗姓程。二十六岁出家,师事道原法师,复从勒那...【正行】 p0498 瑜伽八卷十四页云:于诸有情,远离邪行,行无倒行;故名正行。 二解 如正行八相中说。 三解 瑜伽八...为法华文句卷五、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所举,以日、月、星、萤等四光,依次比喻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乘之智慧。即...【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 p1126 显扬六卷五页云:问: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答:如依他起自性中所有假立自性差别,...【一切自体】 p0006 世亲释二卷九页云:一切自体者:谓趣趣中同分异分种种差别。...又作尽苦边、尽苦边际。乃“涅槃”之同义语。即谓戒、定、慧、解脱行等诸梵行皆圆满而得灭尽诸苦。息诤因缘经(大一...(943~1027)宋代曹洞宗僧。湖北江夏人,俗姓张。礼金陵崇孝寺智通出家,后游化诸方,至湖南梁山参谒缘观,承嗣其...(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一念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所...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何以故?因小乘尚须看得破...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居士信奉婆罗门教,生长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庭,后来他喜欢上一...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自古以来是非常兴旺发达的,很多祖庭也在江西。当时江西有一个...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 一、畏惧生活 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真言,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 ...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 ...
事理二忏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种悔法 | 下篇:三品忏悔 |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乃疑伪经之一。系载佛说此经之名义,及读诵受持此经之福报与功德,并排...
针芥
出离差别
法界无差别论
五种善性
僧实
正行
四光喻智
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
一切自体
尽苦
警玄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修行人要放下这六种畏惧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