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一、自性分别,对于六识现在之六境,而自性了别自境者。二、计度分别意识之散慧于不现前之事计较量度者。三、随念分别,若散,若定之意识,对已经之六境而追念者。眼等之五识有唯一之自性分别,而意识具三。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诸受欲者于现法中有三种义】 p1363 瑜伽七十一卷二页云:复次诸受欲者,于现法中,有三种义。一、追寻财宝,二、...(经名)七卷,宋法贤译。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有二十五品。说仪轨及实理。...(1687~?)清代书画家。浙江仁和人。字寿门,号吉金,又号冬心、司农吉金、莲身居士、龙梭仙客、心出家盦粥饭僧、...(一)梵语 sugata。又作修伽度。意译好去、好说、善逝。如来十号之一。了生死而归于涅槃,向善处去,故称善逝、好去...【性】 性为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曰:‘性者体也’。《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亦名:白僧行法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即因僧集,白僧令知。应教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僧残罪余罪加之...(术语)谓为布施而未能于施者受者施物之三轮相,离实有之见,有粗细之执心也。...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和大乘的菩萨僧是;心出家者,如大乘的菩萨居士是。...(杂语)己之单位左右也。以小红纸片题众僧之名,贴于各位上,谓之单。有己名单之位,谓之单位。...【生无暇】 p0475 瑜伽二十一卷二页云:云何生无暇?谓如有一,生于边国,及以达须蔑戾车中。四众贤良正至善士,不...《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法如愿。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广行布施,设宴...「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消业?恳请法师...
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善良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压油为业。一一麻粒皆有虫生。以轮压之。油便流出。汝当观此压麻油人。于日夜中杀几生命。假使如...
过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进持守戒法,梵行清净,常背诵般若波罗蜜,其声殊妙无人能及,凡听过他诵经者,莫不...
三分别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天 | 下篇:三分家 |
(杂语)谓信受法华经也。法华经陀罗尼品曰: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
魂魄
诸受欲者于现法中有三种义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金农
修伽陀
性
忏僧残波利婆沙在众白僧法
不请净施
二种出家
邻单
生无暇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凡眼不识文殊
无常的含义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这四种行业的罪业无量无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