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曰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曰:“苏跋陀罗,唐言善贤,旧曰须跋陀罗讹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苏跋陀罗,阿罗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罗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得五神通,得非想非非想定,闻佛涅槃,往佛所,闻八圣道,遂成罗汉。涅槃经四十曰:“佛告阿难:是婆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大般涅槃经下曰:“拘尸城有一外道,年百二十,名须跋陀罗。聪明多智,诵四毗陀经。”智度论三曰:“须跋陀梵志,年百二十岁,得五神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摄受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三界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都为真实见所摄受,故称为摄受因。参阅‘十因’条...1、心的主作用,叫做心王;心的副作用,亦即为心所有的思想现象,叫做心所。 2、宇宙万有都是由心而生而起的,...又作骨锁。即白骨,系尸体腐朽后所遗留之骨骼。相当于梵语 ?avkara(商羯罗)。或单指髑髅。又行者为制伏贪烦恼,而...(术语)无量义经曰:善男子!我先菩提道场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术语)安置建立之义。无量寿经上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俱舍论十一曰:安立器世间。唯识论八曰:安立真如。胜鬘...法界次第云: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 云何名生忍?...(名数)菩萨得七种之辩:一、捷疾辩,于一切之法,无碍故。二、利辩,有人虽能捷疾而不能深入,以能深入乃名为利。...亦名:自然界摄僧摄衣四义不等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相可不同者。问:‘自然摄衣,自然摄僧,宽狭内外,何故非可...【非苦似苦住大寂静】 p0720 杂集论六卷十一页云:云何非苦似苦住大寂静?谓已得究竟菩萨摩诃萨等,乘大悲愿力...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俱生起】 此指与生俱来的烦恼,与‘分别起’对称。烦恼生起时有二种型态,一、分别起,是后天的,受邪师邪教邪思...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本宣科地念一段,刚才讲,很细的活,你得要了解这个病人的...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断分别」就是断除心中的不平等,就是修无分别智。这...问: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师答: 孝道是净业行人的一个纲宗要领,孝乃天之经、地之义。吾人之...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什么叫做佛事? 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
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一者感恩。二者奉献。 别人对我们好,关心我们,帮助我们,以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要心存感...迦叶菩萨问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佛告迦叶:假使有人,以象马牛羊、琉璃珍...
苏跋陀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 下篇:苏悉地法 |
谓以持戒之功德,往生极乐净土。观无量寿经举出欲生极乐国土者,当修三福,其中第二福为(大一二·三四一下):“受...
摄受因
心王
骸骨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安立
羼提波罗密
七种辩
摄僧摄衣自然界四义不等
非苦似苦住大寂静
世间
俱生起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教观纲宗

如何做临终开导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如何才能得善终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做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