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覆口之布帛也。瞿醯经下曰:“持诵新帛系其面门。”余轨谓之净帛。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出离有七种】 p0483 世亲释一卷五页云:出离者:有七种。一、各各相对,说悔所犯。二、誓受治罚。谓授学等。三、...【非缘有所缘非缘无所缘法】 p0721 品类足论七卷七页云:非缘有所缘非缘无所缘法云何?谓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p0706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二页云:问:何等有情、能修无量?答:有情种姓、略有二种。一...(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术语)五怖畏之一。初学之菩萨,为布施,不能施自己之全所有物,畏尔后自己不能生活也。...禅宗公案名。又作龙潭纸灯、龙潭灭烛、久响龙潭。为唐代德山宣鉴禅师(780~865)契悟之故事。德山,俗姓周,出家后...(术语)本地佛之成道也。法华文句曰:迹化举三千墨点,本成喻五百微尘。...(杂语)又作机嫌。讥嫌者,谓他人之讥嫌也不为他人讥嫌之事,谓之护机嫌。起信论曰: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化制二教是南山律宗对于教相的判释。该宗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区分作化制二教。化教是说如来教化众生令得禅定及智慧...(术语)佛眉间之白毫也。唐高僧传一曰:阳门饰毫眉之象,夜台图绀发之形。...增益者,谓前际修习善不善无记法故,能令后际善等诸法展转增胜后后生起。前际修习者,谓先所数习现行义。后际展转增...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修行必须有善知识护导我们。地藏王菩萨就护导我们,他把我们拔出恶道,提携接手,牵着我们出去,就像我们天天念地藏...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三个如果,因为你都不需要,你没有那个病,法门是治...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心;第四,调身;第五,调呼吸。 第一,调饮食。 在我们初学打...一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 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燃灯佛说六神通之天眼通,心生欢喜,于是发一念心,希望将来能...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苦是...
覆面
【佛学大辞典】
上篇:覆肩衣 | 下篇:覆俗谛 |
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木扎特河河谷北岸之悬崖上。共二三六窟,东西蜿蜒,长达两公里,规模之大,仅次于敦煌...
出离有七种
非缘有所缘非缘无所缘法
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九十八使
不活畏
吹灭纸烛
本成
讥嫌
化制二教
毫眉
增益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出了三途的众生为何又回来了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