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以禅定为铠甲护身也。华严经净行品曰:“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禅铠,趋无师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以弊布细片衲缀而成之帽。谓比丘衣以袈裟,覆以衲帽。[续高僧传景莺传] p3952...梵名 Saraha。西元七世纪,印度金刚乘最初之行者。东印度拉吉腻(梵 Rājī)人。相传其父为婆罗门种,母为拏吉你种...(杂名)苏悉地经疏一曰:若明处者应指普贤宫,即须弥山顶,金刚手所住无非普贤宫故也。...【持息念自性】 p0850 大毗婆沙论二十六卷九页云:问:此持息念、自性是何?答:慧为自性。然此聚中,念力增故...【尸利沙】 或云尸利洒,即此间合昏树。有二种:名尸利沙者,叶实俱大。名尸利駃者,叶实俱小。又舍离沙,此云...复有曾习同行相应,谓诸异生所有心心所,及有学者一分心心所。...(745~818)唐代僧。衢州(浙江)须江人,俗姓徐。二十岁出家,受具足戒。参谒洪州马祖道一,嗣其法。后住于鹅湖山...形容觉悟之力,能破邪执,故以剑比喻之。此外,类似之比喻如形容佛之妙觉果德,犹如高山,称为觉山;形容觉性圆融,...(名数)一、有漏,漏者烦恼之异名也,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谓之有漏。二、无漏,离烦恼之清净法,及不...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盖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一)谓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可畏,犹如火坑。杂阿含经卷四十三(大二·三一四上):“多闻圣弟子见五欲如火坑...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普贤菩萨行愿赞...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说:我没遇着个好师父啊!有些弟子问我,...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劝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以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永不退转...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人的白眼或赞叹的体验。 同样是一句话,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这三种心都是人们妄想中的...【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
禅铠
【佛学大辞典】
上篇:禅襟 | 下篇:禅礼 |
“随缘真如”之对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称不变真如。即指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此不变之体,随缘生...
衲帽
沙罗诃
金刚萨埵所住处
持息念自性
尸利沙
曾习同行相应
大义
觉剑
二漏
三世因果
火坑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慧律法师《世间人对佛教的误解》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