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禅源诸诠二曰:“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余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47~?)梵 Lokasema。汉代译经僧。又称支谶。大月氏(中亚古国)人。后汉桓帝末年至洛阳,从事译经。至灵帝光和...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人衣异处名离,经夜曰宿。久慢促恼,限期一日,故曰离衣宿戒。”(戒疏记卷一一·一·一三)...(术语)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为名,色蕴之一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遍行真如】 p1124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一、遍行真如。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无边虚空处解脱】 p1086 显扬四卷三页云:无色诸解脱、如前分别。此中差别者,为欲证得一切种身业自在故,及为解...(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三藏法数二十七。...(术语)与自尔,法然,天然,自然同。不假他之造作其法自然也。如火之热水之湿也。宗圆记四曰:法尔者,尔此也。谓...【知心差别智通】 p0819 瑜伽三十七卷十二页云:云何诸佛菩萨知心差别智通?谓佛菩萨,以他心智,遍知十方无量...【苦无味受】 p08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二页云:若受、与彼为安足处;名有味受。苦受、不与爱、或一切烦恼、...亦名:八事失夜法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律云,八事失夜法:一、往余寺不白;二、有客比丘来不白;三、有缘自出界...(名数)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遍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每一个人都不是孤零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亲人。有的亲人之间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有...【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资生之具,尽从指出,恣而与之。...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八苦交煎,六道轮转。生而为人,会无可奈何地面对纷争与对弱者的默视,污染与对环境的掠夺。物...在佛法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最为重要的事。关于依师的正确心态,释尊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法门:哎呀!不错呀!好像对净土法门、...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果报的种类。 果报的种类有三种...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马丁海格博士说:人的性格是基因和环境共同造就的。大家在对号入座...
默传心印
【佛学大辞典】
上篇:默传 | 下篇:默置记 |
【胜妙法】 p1101 法蕴足论七卷十四页云:云何胜妙法?谓诸善法、及无覆无记,是名胜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