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又曰随邪利,随舍种。种族名。玄应音义三曰:“随邪利,或云随舍利,或云随舍种,或云栗唱,或云离唱,或作黎昌,皆梵言讹转也。正言栗呫婆Lichavī,此云仙施王种,呫音昌叶反。经论或作离车,或作律车,同一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路伽耶】 应法师译云顺世,本外道缚摩路迦也。天台曰:此云善论,亦名师破弟子。慈恩云:此翻恶对答,是顺世...亦名:求用雨衣戒制意、雨浴衣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二十七,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此中两戒合制...指四果之第一预流果。若证得此果,经八万劫即发心趋入大乘,故称为八万劫小乘。(参阅“须陀洹”5360) p301...(杂语)冬至之朝也。禅林有贺仪。...凡四卷。又称龙龛手镜。辽僧行均撰。内容解释经论中之文字,属于经音义之一。取偏旁分部,各部首及各部之字,依四声...亦名:大界不失相六种、六种不失界、不失界六种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一、总标)泛明不失,略列六种。(二、别...【二十二种愚痴及十一种粗重】 p0048 瑜伽七十八卷四页云:世尊!于此诸地,有几愚痴,有几麁重,为所对治?善...(人名)华严宗第四祖智俨之号。八宗纲要曰:第四智俨禅师承杜顺佛,盛弘此宗,制作多多。居云华寺号云华尊者。...(名数)大乘唯识之见惑分类也。...梵语 dharma-dhātu-svabhāva-jāna。为密教所立五智之一。无尽之诸法,称为法界;诸法之所依,称为体;法然不坏,...(术语)对于散无表而言。入定所得定共戒之无表,与起无漏道所得道共戒之无表也。其无表假令入于无想定,灭尽定,无...净土十疑论...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发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容易?我们念了都不...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饿鬼道、傍生处以及人间、天界。尊者目睹地狱众生遭受严寒酷...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姓萧名蔼堂。他为了生活所困,不能进京求取功名,只好在附近的城市里,设了一个小学堂,招集一...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结定怨家不散。纵使临婚瞒过。隐含羞耻难安。痛缠心骨怨如...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经,除《阿弥陀经》之外,都有请,三请而后说。佛说法的因缘是...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 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剥落殆尽,那么,其结果,必昭然显露出佛法...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能够说我一开始就去历练,不可以。你一开始建立佛号是在佛堂,...
随舍利
【佛学大辞典】
上篇:随法行 | 下篇:随其心净 |
梵名 Kālaruci。意译真喜。西晋译经家。西域人。志情旷放,心怀弘化之志。于武帝太康二年(281,一说太始二年)至...
路伽耶
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制意
八万劫小乘
冬朝
龙龛手鉴
摄僧大界不失相六种
二十二种愚痴及十一种粗重
云华
百十二使
法界体性智
定无表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别让福气迷了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略论观心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