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去恶而取善也。大阿弥陀经上曰:“昙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彻视,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即选择心中所愿,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一时之间即为无量劫。盖如来智境圆融,延促无碍,故能促多劫为一时,延一时为多劫。 p63...(杂语)佛将说法华经眉间白毫放光明照东方世界之数量也。法华经序品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东方万八千世界...(杂语)场所之一部也。法华经序品曰:各礼佛足,退坐一面。...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人名)日本人,入唐谒玄奘三藏,三藏加意教诲。告曰:经论文博,劳多功少,我有禅宗,汝可承此法传于东土。昭喜修...亦名:受日尼唯开七日法 子题:尼无羯磨受日法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四分尼律中,开受七日,不云多。僧祇, 尼无...(术语)藏通别圆四教之住地也。大日经具缘品明约于真言门菩萨,一生超四教之地,而度三劫十地。初说解唯蕴无我(是...指佛及菩萨能超越上下诸地而随意入出之三昧。为天台宗所谓观禅、练禅、薰禅、修禅中之最高境界,故又称为顶禅。又因...(仪式)住持请众故请客侍者巡堂也。敕修清规方丈四节特为首座大众茶曰:挂点茶牌,长板鸣,请客侍者入堂。圣僧前烧...又称梵夹、梵经、梵典。指以梵语书记于贝叶、桦皮、纸等之经典。印度自西元前六世纪左右开始使用梵语,举凡宗教、学...【波罗蜜多释名】 p0792 摄论二卷二十四页云:复次此诸波罗蜜多训释名言、云何可见?于诸世间声闻独觉施等善根...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不必拘套,但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即诵《弥陀经》一卷,...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般会把这个少欲、知足放在一起:少欲知足。什么叫少欲?你对于...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识,跟你的因地的造业有关系了,开始讲...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好几个人正在试图擒住一头猪,准备将它宰杀了。那头猪四处狂奔...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声,不可能平平坦坦,一帆风顺。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间,力求向上,谋取后世比前生舒服,还不是彻底的解决。要解决...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 ...
选择
【佛学大辞典】
上篇:选佛场 | 下篇:选择本愿 |
【业能分判一切有情高下胜劣】 p1221 杂集论八卷十页云:云何有情高下?谓由业故,于善恶趣,得自体差别。云何胜劣...
一时一切时
万八千世界
一面
最上乘论
道昭
安居受日尼唯开七日
四教地
超越三昧
巡堂请茶
梵本
波罗蜜多释名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净土行人早课功课之法
弘一大师的惜福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文殊度屠夫

泥泞路上的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