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研究真理,以断妄惑,谓之学。真理究,妄惑尽,无更可修学者,谓之无学。小乘之学无学,以前三果为学,阿罗汉果为无学。大乘之学无学,以菩萨之十地为学,佛果为无学。文句八上曰:“研真断惑,名为学。真穷惑尽,名无学。研修真理,慕求胜见,名之为学,学位在三果四句真无漏慧也。阿罗汉果,研理已穷,胜见己极,无复所学,故名无学。”嘉祥之法华义疏九曰:“若缘真之心,更有增进义,是名为学。缘真之心,己满不复进求,是名无学。”法华经序品曰: “学无学二千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有四种顺解脱分,一者依凭顺解脱分,二者胜解顺解脱分,三者爱乐顺解脱分,四者趣证顺解脱分。从善法欲乃至为求解...【声明论亦二相转】 p1394 瑜伽三十八卷八页云:声明论亦二相转。一者、显示安立界相能成立相,二者、显示语工胜利...谓虽是极少之恶事,亦如万箭般之可怕。归元直指集卷上(卍续一○八·一一九下):“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声...(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此陀罗尼能除毒虫等之难。...梵语 mūla-kle?a。又作本惑、根本惑。略称作烦恼。与“随烦恼”对称。指诸惑之体可分为贪、瞋、痴、慢、见、疑等六...(杂名)尊尼而称为大师者,支那多其例。见象器笺五。...弘大的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一)指名声广闻于世间。与“名誉”同义。法华经劝持品(大九·三六下):“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因名闻能显亲...(人名)Aśvajit,马胜比丘之梵名。...【摩怛履迦藏】 p1336 显扬二十卷十四页云:复次佛世尊以十一种相,显了分别开示诸法;是名摩怛履迦藏。云何名为十...jijei 佛教名词。意为合诵或会诵。即由佛教徒集会,对佛陀学说进行会诵。经过讨论、甄别、审核,最后用文字确定...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龙藏本)...从前有个老和尚,也没住在庙里,自己找了个破屋子单门独户住着,老和尚能有什么呀?一口破锅,几个破碗儿,一个铺盖...1.使用传统的真空瓶胆的保温瓶,不用电热饮水机;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看电视时降低照明亮度; 2.用完电脑、看完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得过且过,甚至是敷衍了事,这样的话,人生又怎可能会有成就...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认为痛就是苦、苦也一定会痛,把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有...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经,最后学论。因为戒是行为规范,经是理论依据,论能增长见闻...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
学无学
【佛学大辞典】
上篇:学教成迷 | 下篇:选友 |
即洒水器。为密教于护摩之修法或作灌顶法时,盛装洒水之器物。 p1492...
四种顺解脱分
声明论亦二相转
一魔万箭
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根本烦恼
尼大师
弘愿
名闻
阿湿婆氏多
摩怛履迦藏
结集(samgiti)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小偷与三皈依
低碳生活小贴士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痛」并不等于「苦」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