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比丘一旦犯淫盗杀妄之一而忏悔者。盖一犯此重罪者,即失为比丘之资格,然若忏悔,则名之为学悔,终身列于比丘之最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日本佛教用语。即在险岨之山林,或飞瀑河水,或火焰中修苦行。为日本佛教界修验行者及修苦行者所常采用之修行方式。...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睺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薄尘行】 p1403 显扬三卷十三页云:七、薄尘行。谓如有一,于过去生,不久数习贪欲瞋痴;然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术语)亦不修行亦不学问之人,学生间深辱他之词。...即无漏因与无漏果。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载,即:(一)无漏因,指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又作供花。即以各类香花供养佛、菩萨。或指供于佛前、尊像前之花,故有称“佛花”者。亦有指盛置供物之台座。又各种...(术语)五部者,迷于四谛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于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三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诸行生时九法俱起】 p1356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四页云:评曰:应作是说:诸行生时,九法俱起。一者、法,二者、生...亦名:使尼浣故衣戒缘起、浣故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迦留陀夷,及偷兰难陀尼,貌各端正,...【七士身常安住见】 p0064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十三页云:诸有此见,此七士身,不作作,不化化,不可害,常...(衣服)青黄之间色衣也。僧史略上曰:今江表多服黑色赤色衣,时有青黄间色,号为黄褐。(中略)今天下皆谓黄衲为观...(弘化社32分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它放逸。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尘...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肚里一响,泻几回肚,不几天就要死!这种病在当时好像有邪气...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恨心你不能去对立,你不能跟他站在对立...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从前那种状态做事;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烦恼、找痛苦...有次我去拜访一位相当有钱的居士,他家门口有保镳站岗,进出都有高级轿车代步,家里布置得非常豪华。 因此我问他:...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 1. 问: 什么是佛教? 答: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收了两个弟子,他们都跟目犍连尊者修行很久了,但未曾开悟过。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就对目犍连说:...
学悔
【佛学大辞典】
上篇:学海涌智水 | 下篇:学处 |
(术语)十二入之一。耳根也,耳根与声境涉入,故曰入。新译曰耳处。...
荒行
宝带陀罗尼经
薄尘行
非修非学
二种无漏因果
供华
五部合断
诸行生时九法俱起
使非亲尼浣故衣戒缘起
七士身常安住见
黄衲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守护六根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