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胎藏界曼荼罗之别名。大悲之胎藏,恰如莲华之滋养莲种。故对于金刚界之金刚,标莲华之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正直之心,离谄曲也。无量寿经下曰:正心正意斋戒清净。...【无学正命】 p1068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三页云:云何无学正命?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术语)Āśaya,译曰意乐。意之爱欲也,又种子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阿世耶此云意乐,亦云种子。显扬圣教论三曰...【心差别相】 p0351 显扬十八卷一页云:论曰:心差别相、当知复由所依所缘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谓立眼识乃至意...指一宗之各别风貌。又称风仪、禅风。禅宗特称宗师家之风仪为宗风,如云门宗风、德山宗风。又祖师禅风相承,乃该宗独...【五事与五法相摄】 p0283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页云:问:如是五事,几色,几心,几心所有,几心不相应行,几无为?答...梵名 Sarvadar?ana-sajgraha。印度吠檀多(梵 Vedānta)学派之学者马达瓦(梵 Mādhava),著于一三五○年间。属“...为“名”与“字”之并称。有多种意义:(一)指一切事物之名称。(二)指能诠显事物之义者。与“名”同义。佛典中之“名...【所观有法】 p0740 瑜伽十六卷一页云:何等名为所观有法?当知此法,略有五种。一、自相有法,二、共相有法,...指古代印度佛寺之三种类别。古代印度佛寺就其所学,分为三类,或专学大乘,称为一向大乘寺;或专学小乘,称为一向小...【安乐意乐】 p0625 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安乐意乐者:谓于贫匮无依无怙诸众生所,离染污心,欲与种种饶益乐...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佛说疗痔病经...(印光大师校印本)...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一番,见到一位出家师父,即问洗手间在何处?那位师父以手指示...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积功累德的最好方式,佛教一向注重培养佛教徒的布施之心。在佛教中,布施是指施与...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为吾人斯世修行的唯一目标,不再去打其...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面是五戒十善,这是人。如果心里面是贪嗔痴慢、是杀盗淫妄,那...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往生,何藉善友、经教...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有人说般若是诸佛之母,那我们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成佛了,为什...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见多人于殊胜事,种种障难,或俗累,或病苦,...
莲华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莲华藏世界 | 下篇:莲华眼陀罗尼经 |
(名数)一、无体随情假,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为遍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
正心
无学正命
阿世耶
心差别相
宗风
五事与五法相摄
全哲学纲要
名字
所观有法
天竺三寺
安乐意乐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用施无望报的心去布施

【推荐】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度化众生,要先修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