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谛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有佛出世得值圆满】 p0559 瑜伽九十四卷十一页云:卽于圣处有佛出世得值圆满者:谓如今时,有薄伽梵释迦牟尼...【摄散归观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分别瑜伽论》,此论中土未译。参阅‘十支论’条。...为如来之德号。因一切有为法生灭迁流,无有常住,众生即随逐于此无常之有为法中轮转不已;而如来乃一切众生于此无常...五分法身香之一。指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大藏法数卷三十三、教乘法数卷十八](参阅“五分香...梵语 khakkhara,或 khakharaka。音译为隙弃罗、吃弃罗。又作声杖、有声杖、智杖、德杖、鸣杖、金锡。略称杖。比丘...(植物)木槵子也。于数珠用之。校量数珠经曰:槵子掏一遍,得福千倍。木槵子经曰:若欲灭烦恼障报者,当贯木槵子一...谓诸菩萨为救渡众生所示现之二种善巧方便。据地藏十轮经卷十所载,即:(一)世间方便,谓诸菩萨或为自利,或为利他,...梵语 ā?aya。意译为阿世耶、阿奢也。此字含有休息处、住处、意思、意向等意味,故意译意乐、意欲、志愿。凡心里所...【非俱住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非俱住法云何?谓无为法。无住相故。...梵名 Brahman。音译梵摩、婆罗贺摩、勃[口*蓝]摩、跋滥摩。意译寂静、清净、离欲。(一)为印度正统婆罗门教思想之最...(术语)谓菩提涅槃之二果也。转者,转舍转得之义,依者所依之义,指第八识,第八识为依他起性之法,此中藏烦恼所知...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跟法华经有一定因缘的所有四众来参加法华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一僧曰,汝学佛法,独不闻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汝虽明佛法,其...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果,走近一看,原来他对着一堆白骨在礼拜。修行人问说: 这个...
说到这部《维摩诘经》,很好!能让我们悟入不二法门,对禅、对我们的本性、对我们的烦恼,都有助益,我们的烦恼重,...
正月初一开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来寺院拜佛的信众、游客,大家上午吉祥! ...
问: 法师,诵经的时候是随文入观,还是就一字一字地往下念? 宏海法师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你随文入观入的是...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
别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三界外的钝根菩萨。因此也可以说,别教根性的人,起点是相当高的,他们...
疑
【佛学大辞典】
上篇:轻慢 | 下篇:疑续善 |
(譬喻)结者烦恼之异名。譬烦恼为身之病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僧是我断诸结病中一因缘。...
有佛出世得值圆满
摄散归观支
无常依
解脱香
锡杖
槵子
方便二种相
意乐
非俱住法
梵
转依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维摩诘经的不可思议

大安法师2023年新春开示

诵经时如何随文入观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