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术语)净土真言一宗之纲目,分为真俗二谛,即世出世二门,俗谛以王法为本,真谛以信心为本。盖真宗之意,以为众生...【四智心品种子】 p0457 佛地经论三卷十二页云:如是四智相应心品,种子本有,无始法尔不从熏生;名本性住种姓。发...(譬喻)譬身为危城也。归敬仪中曰:大圣垂训,法喻所归,止在诫约身心无逸欲。或比行厕画瓶,或拟危城杯器。涅槃一...全称各各为人悉檀。四悉檀之一。佛化导众生之教法可分四个范畴(即四悉檀),为人悉檀乃佛应众生之根机与能力不同,...(地名)Gandha-mahāyāna,山名。翻梵语九曰:健陀译曰香,摩诃衍者大乘。...指密教之中应千手观音之四十手而显现之化身菩萨。于五部五法之中各有八手,故共成四十真言法,即:(一)佛部息灾法,...钵逻耶伽,梵名 Prayāga。中印度古国名。位于波罗奈国之西,恒河与阎牟那河(梵 Yamnā)之交流点。据大唐西域记卷...【前际后际及前后际】 p0887 瑜伽五十六卷十九页云:过去、名前际。未来、名后际。现在、名前后际。待过去世、...(人名)唐南岳石头山希迁,粤人,姓陈氏,闻曹溪六祖道风,师事之。六祖寂后,于罗浮山受戒。偶闻青原行思补溪席,...【因能变】 又作因变。为‘果能变’的对称。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与果能变二种,所谓因能变,指第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问: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断恶修善、保持谦卑。 一般来说,一个人有一点资粮以后,怎么办呢?就要...
一、邪淫心重的人。 第一个消减的是福禄。官位降低或不顺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为自己的福和禄已经不够...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人的一生无时不与痛苦相伴,少时有少时的痛...
现在的小孩都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围着他转,不是这样子的,这是溺爱。小孩子要让他为父...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有一天,在行化的途中,见到许多儿童在水边玩鱼。 佛陀问那群儿童说:孩子!你们怕不...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契机殊胜。上至文殊普贤,中有祖师大德,下有愚夫愚妇,不...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气蓬勃的对现代欧美人而言,素食即意味着一...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如果他有执著的心,那就是法执了,就有执著了。有执著了...
非俱住法
【法相辞典】
【非俱住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非俱住法云何?谓无为法。无住相故。
上篇:非俱生法 | 下篇:非俱灭法 |
(术语)金刚界五佛中之四方随从佛之四方四菩萨,谓之四亲近。...
阿弥陀经疏
信心为本
四智心品种子
危城
为人悉檀
犍陀摩诃衍
四十观音
钵逻耶伽国
前际后际及前后际
希迁
因能变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人走霉运的三个原因
人为什么痛苦?

要让孩子吃苦,不要溺爱小孩
教化儿童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素食大潮奔涌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