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地持经一说:一性种性,性者本性,谓自无始以来,法尔六处殊胜,而未种解脱分之善也。二习种性,习为习修,闻法界等流教法,习修众善而成之种性也。唯识论九曰:“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住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又】楞伽经二说:一圣种性,三乘圣者证涅槃之种也。二愚夫种性,愚痴凡夫迷执诸法之性也。是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国土之庄严清净也。法华经序品曰:示诸佛土众宝严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p0014 集异门论一卷三页云:一切有情依食住者:何等是食,而言有情皆依食住?如世尊说:...(名数)圆教之六即位也。天台观经疏曰:佛是觉义,有六种即。...违逆道理,罪大恶极之罪,称为逆罪。逆罪将招致报应而入无间地狱受苦,故为无间业。逆罪,一般系指五逆罪而言。五逆...(真言)加持坛地之真言也。怛文(汝)睇微(女天)娑吃屣(护)捕哆赐(亲也于也),译云:汝天亲护者(于字入下句...【四种业】 p0402 瑜伽九十卷一页云:有四种业:一、黑黑异熟业,二、白白异熟业,三、黑白黑白异熟业,四、不黑不...【如来色身名身差别】 p0581 瑜伽十九卷八页云:谓佛示现、住最后有菩萨位时,先所获得三十有二大丈夫相,八十...【无有爱】 p1052 集异门论四卷十二页云:无有爱云何?答:欣无有者,于无有中,诸贪等贪,执藏防护,耽着爱染;是...摄大乘论释云五后得智: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为菩萨本业经所举的佛十名之一。与大圣人、大沙门、众祐、勇智、世尊、能儒、升仙、天师、最圣等名,并称为佛之十名...(人名)Bhadrakapilā,婆罗门女名。译曰贤色黄女。见本行集经四十五。...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号也不想念,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 大安法师答: 这...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说。佛教传入后,业的思想与此因果报应观念结合...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嗔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来,自然相应,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停的向外贪求,或者有的时节因缘,能够...
1、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真爱,大爱无边。 2、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3、给他人以微笑,自己开心,他人也欢喜。...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在,最重要的得人身,闻佛法,解脱才能够快乐!如果不解脱,这...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这个地方讲到...
二种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种性 | 下篇:五种性 |
【三种摄受自体诸行威势】 p0222 瑜伽十四卷二页云:又有三种诸有情类,于三界中,摄受自体诸行威势。一、牵引威势...
严净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六种即
逆罪
自然成就真言
四种业
如来色身名身差别
无有爱
五后得智
神人
跋陀罗迦卑梨耶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三世因果的道理

菩萨的十重戒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这个生死的怨贼你认识到吗

心中有大爱,才会有真爱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