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福德与智慧之二种庄严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华严经十一曰:“法界悉充满,福慧咸广大。”止观六曰:“菩萨者,福慧深利,道观双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乃记述人一生行谊及其籍贯、生卒年月之文字,为文体的一种。又作行状记、行述、行实、行业、行业记。关于行状之源起...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列述三项咒文,即:(一)大轮金刚陀罗尼,若诵读二十一遍,于人...又作已离欲人。指脱离欲界修惑之人。通常可分为异生与圣者两种:(一)异生,依俱舍论卷二十三之说,在凡夫位,修有漏...(术语)一切文字,悉入阿之一字,阿之一字,能总持一切字,使入诸法实相中,故名字入门陀罗尼,智度论二十八曰:行...梵语 pratyaksa。即显现于眼前或于目前存在之意。又称现在前。依成唯识论卷九所说,就欲界入见道者而言,色、无色之...【四种法嗢柁南】 p0454 瑜伽四十六卷一页云:复有四种法嗢拖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何等为四?一切诸行...唐代僧。俗姓杜,名叉。生卒年不详幼入道教,修其经法。后被推为洛都大弘道观主,号杜叉炼师。以其善通三玄、七略,...指非二十二根。六根、六境、六识等十八界中,色、声、香、味、触等五境与法界一分属于非根,其他之眼、耳、鼻、舌、...(传说)智度论五十六云:问曰先言释者是字,提桓因者是天主,今佛何以不言释,乃命言憍尸迦耶?答曰:昔摩伽陀国中...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华严经中譬智慧为母,布施为乳母,持戒为养母,忍辱为庄严...【地婆诃罗】 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博晓四含。戒行清高,学业优赡,尤工咒术,兼洞五明。志在利生,...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有一种回忆,住在都市已渐淡忘;有一种体验,住在都市恐不知道。 某假日下午闲来没事,碰巧孩子的好朋友难得回屏东...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
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这桩事情,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娑婆世界修道很难成...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今人则不行,何以呢?古人道心充足,百折不回,一勇可以超过去...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现在进入第八相入涅槃相。对...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们佛七第一天,先告诉大家,为什么打佛七,怎么样打好这次佛七...
福慧
【佛学大辞典】
上篇:福庆 | 下篇:福禄 |
(术语)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之五法,而弘通经典。法华经所说五种法师之行是也,文句八上曰:五种通经,皆得...
行状
咒三首经
已离欲者
字入门陀罗尼
现前
四种法嗢柁南
玄嶷
非根
帝释宿因
六度譬喻
地婆诃罗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养猪场参观记

学佛从受戒开始

【推荐】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佛教素食漫谈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