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会之最终日也。亦指列座之全体而曰满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一道无为心。乃日僧空海所立十住心之第八。谓于真如实相之上,无相亦无境,故知自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譬喻)师成弟子之三学,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为匠。大宝积经百十二曰:无量禅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有...(一)指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大导师。 (二)指圣师与凡师。圣师乃具慧眼、法眼、化导之三力者。至于凡师则指不具以上...【一因二缘令后有芽当得生长】 p0019 瑜伽八十八卷五页云:复次一因二缘,令后有芽,当得生长。谓五品行中烦恼...位于陕西长安安定坊之古寺。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章怀太子舍宅为寺。善导之门人怀感住之,时四方同好之士来投者...【离想】 p1424 发智论一卷十九页云:云何离想?答:爱结断诸想解,名离想。...(名数)一、大日,智拳印也。二、阿閦佛,触地印也。右手垂而触地。三、宝生佛,施愿印也,仰右手掌。四、阿弥陀佛...(物名)混合种种之香为丸者。用于密轨。...梵语中,二语连续时产生声韵上之变化,称为连声法(梵 sandhi)。即一语之尾为母音,与次一同种类母音相会则为长母...亦名:嫌骂僧知事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阅城,沓婆摩比丘僧差知事,慈地比丘齐眼见处讥嫌之。以过...【四分三境】 具足称‘四分三类境’,四分,即识体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龙藏本)...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
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日精进持戒、诵经、打坐修习禅定;弟弟则勤于向施主们募化,并...一、绪言 这是作者十年来身体力行并深深获得效验的一个主义,初行时未能自信,又怕人说我自赞、诳他、打妄语,只好...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到清净没有污染...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分析】 听到看...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鸣啸。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法持戒,这就是他的善根,他有这个善根就有相续,今生闻到佛法...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才见本地风光绝佳。 2。玩得转,脱得开,世出世间大智慧;拿得...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业想动也动不起来;否则善业少,恶业逞了势、得了力,想修善...
满座
【佛学大辞典】
上篇:满泥 | 下篇:满祝子 |
(物名)梵语犍稚。译为钟或磬。犍稚与磬,质形虽异,而其用法则同,故配译之耳。磬原为支那之乐器,以石为本。金者...
空性无境心
师匠
二师
一因二缘令后有芽当得生长
千福寺
离想
五佛羯磨印
香丸
悉昙连声
嫌骂知事戒缘起
四分三境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梵网经

福慧双修的重要
茗山法师《我的慈悲主义》

佛教中的四种涅槃

【推荐】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禅话禅理30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