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Mālā,又作么罗。译曰鬘。玄应音义十八曰:“梵云么罗,此云鬘。西域结鬘师,多用苏摩那华,行列结之以为条贯。”梵语杂名曰:“鬘,么(引)攞。”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阙因】 p1421 无性释十卷八页云:无涅槃因,无种姓故;名为阙因。...(术语)成佛唯一之教也。乘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于涅槃岸,故谓之乘。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乃古代印度之长度单位。相当于一麦之大,即一丁点儿长度之意。俱舍论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中):“七虱为穬麦,七麦...(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相论云:一切诸种,无所隐没,故无没也。...(杂名)皆为罥布之稀簿轻妙者。天众之衣,由此而成云。【又】菩萨之见佛性,如隔罗縠而见物。祖庭事苑一曰:华严疏...【二种出家】 p0024 瑜伽二十九卷十九页云:出家复有二种。一、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二、于恶说法毗奈耶...(术语)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起之空华水月等无实事之诸色相也。...(动物)揭路荼鸟之异名。译曰妙翅,旧译金翅鸟。俱舍光记八曰:或云苏钵剌尼,此云妙翅,翅殊妙也,旧云金翅鸟,非...(术语)是佛道之一期也,先信乐其法,次了解其法,依其法而修习其行,终证得其果也。...五法指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法、无为法。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皆为唯识。乃大乘唯识家之说。其中,心法为识...(一)天台宗分二十五方便为五科,其中之一科具足五种缘,称为五缘。即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得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弘化社32分本)...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叫往生咒,全名叫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咒能够拔...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乘大愿之舟,参禅行脚十余年,辅导金...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不应该去练气功。何以故?如果你是学佛的。我们并不否定世间...初学盘坐时,腿脚会出现麻木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渐进于自然。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如果实...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我们的妄想活...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大家都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本来在讲《占察善恶业报...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悲智,为令一...
么攞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么罗庾 | 下篇:么嚧 |
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之中道妙理,乃法相宗所立中道之一义。与“三性对望中道”对称。法相宗以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故...
阙因
一乘
一麦
无没识
罗縠
二种出家
遍计所起色
苏钵剌尼
信解行证
五法事理唯识
五缘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

何谓「禅门破三关」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