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于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系立十门:一理偏于事,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于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遍于理,理既遍于事,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遍在一微尘法界。三、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而成,如波依于水,水全成波也。四、事能显理,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则理乃依事而显,如波相尽而水体全显也。五、以理夺事,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之事法不可得。般若心经所谓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六、事能隐理,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今事显而理不现,如水之成波,波显水隐也。经所谓法身转五道名曰众是也。七、真理即是,真如之理性即是事相。真如之外,非有事相,如水即是波,波之外别无水。般若心经所谓空即是色是也。八、事法即理,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真性之外无事法,般若心经所谓色即是空是也。九、真理非事,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为真而绝诸相,事为妄而带差别,真妄既异。故即妄之真异于妄。如水之湿性。即非波之动相也。十、事法非理,为全理之事,而非是理,盖理性平等,事相差别也。性相既异,故举体全为事,而事相宛然,如波之动相。非是水之湿性也。说见华严大疏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故事)此王一生积功德,皆以临终之一念起瞋恚,遂堕于蛇道。见杂譬喻经。...(术语)中阿含二十一说处经,为年少比丘说众生之身分六大假合,使舍诸欲。如骨肉之地大,血之水大,暖热之火大,呼...身,即聚集之义。大乘五蕴论以名、句、文为三种身,即:(一)名身,依事立名,名诠自性,是为名身。(二)句身,梵文之...与生俱起之诸惑。如俱生之我执、俱生之法执、俱生之烦恼障、俱生之所知障等。据大乘百法明门论列举六种与生俱起之惑...(术语)爱惜执着之情。谓执着恩爱之情而难离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杂语)释迦现保八十寿之老比丘相,故云迦老。...乃日本佛教特有的主张之一,与“本地垂迹”说相对。一般之本地垂迹说是佛本神迦,即佛菩萨为本地,神祇为垂迹、化现...(术语)肉团心也。即心脏。瑜伽论记一上曰:阿赖耶识,初受生时,最初托处,即名肉心。若识舍肉心,即名为死。...(术语)南方之异名也。此以胎藏界五佛中,南方之佛名开敷华王如来,又曰沙罗树王华如来故也。...亦名:阿阇梨、阿遮利耶、教授者、阿遮利夜 子题:六种阇梨、剃发阇梨、出家阇梨、教授阇梨、羯磨阇梨、依止阇梨、...梵语 prātihāya。 即显示、显现之意。于诸经典中论及示现者,例如旧华严经卷二十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载,...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大方广佛华严经...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欲六尘的。所以净土是一个出世间的法,所标心的非常高远、超越...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受。 在《萨婆多论》中,规定是不能重受的。如南传、藏传的系...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天,世尊与弟子们走在路上,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弟子阿难将纸张...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困难与挫折,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然而,在困难与挫折当中,有人灰心了、沮丧...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它对立的。所以我们一旦走入对立...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种道气、道力都体现不出来。那一般的居士,他这种懈怠放逸就更...甲、警人命无常 ●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沙弥,在佛陀初期的僧团中是没有的,沙弥在佛教中的出现,较之比丘尼的出现,早了一些,那大概是在佛陀的亲生子罗睺...
理事无碍十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如来地 | 下篇:止观十门 |
系下种、调熟、解脱之略称。为佛化益众生之三阶段。下种,谓将成佛之种子播于众生心中。调熟,谓传播教法。解脱,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