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会得道理也。法华经提婆品曰:“无量众生,闻法解悟。”探玄记一曰:“遂经三载,冥加悟解。”圆觉大疏上之二曰:“先悟后修为解悟,先修后悟为证悟。”宗镜录三十六曰:“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即是证悟。”禅源诸诠三曰:“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五法指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法、无为法。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皆为唯识。乃大乘唯识家之说。其中,心法为识...梵名 Brahma-sūtra。印度六派哲学吠檀多学派(梵 Vedānta)之根本圣典。又称吠檀多经(梵 Vedānta-sūtra)、根...【易满易养】 p0827 发智论二卷十六页云:云何易满?答:诸不重食,不重啖,不多食,不多啖,不大食,不大啖,...(杂语)谓夏三月也,...指大乘比丘游行诸方,托钵乞食时,身常携行之十八种物。原始佛教教团中,僧人所有物则仅有六种。十八物即:(一)杨枝...【五事粗细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是五事,几麁?几细?答:三、通二种。真如、唯细。难识义故...【尼萨耆】 出要律仪,旧翻舍堕。声论:尼翻为尽,萨耆为舍。四分:僧有百二十种,分取三十。因财事生,犯贪慢...(衣服)纳衣为缀纳种种之衣片而作之者,其中自具五色,故曰五纳衣。释氏要览法衣篇解为五种之纳衣者,不可。行事钞...亦名:请净主法 子题:展转净主请法、衣药钵展转净施主、真实净主请法、衣药钵真实净施主、钱宝净主请法 行事钞·二...(术语)念系于一处而不思他也。宝积经四十七曰:书夜常系念,勿思于欲境。观无量寿经曰: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三种所调伏性】 p0203 瑜伽八十八卷十四页云:复次诸所化者,略有三种所调伏性。一、愚痴放逸性。二、极下劣心性...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印光大师校印本)...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在古代是太子的老师,属于极高的官职。他的先祖,世世代代以济...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法师答: 这个在优波鞠多的时代,有个年纪很大的一个老比丘,...
人者,忍也 忍字从刀从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感、很柔弱、很柔软的,结果在上面有把刀,这说明这样的心是...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的启动点这一念是怎么样呢?必须...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佛两千声,然后忏悔,回向。弟子以念佛为正行,兼修《宝箧印陀...
有一个成都的知府,叫张乖崖的,他有一次在梦中经历一桩事情。梦中有一个仙人,叫紫府真君,招呼他。他正跟这个紫府...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与佛教的其他戒条一样,五戒戒条的制定都是因为弟子在言行举止...真正修行用上功的话,一定能净除杂念,一心念佛。同时,你要是在一心念佛,也可以净除杂念。杂念天天减少,那是证明...
解悟
【佛学大辞典】
上篇:解夏经 | 下篇:解座 |
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圆成实性。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三性本不可立,然为悟他故,设...
五法事理唯识
梵经
易满易养
雨期
十八物
五事粗细分别
尼萨耆
五纳衣
净主请法
系念
三种所调伏性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悲华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能忍之人有大力量大能力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服务大众,神人共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