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佛灭之年,五百大阿罗汉等相会。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毕波罗窟Pippala或七叶窟Saptapārṇi而安居。此时阿难诵经藏,阿那律诵律藏,期于世尊之遗法不生违见。此即第一结集,又云五百结集。此结集后世传说甚多,或言有窟内窟外之二派,有上座大众之异见。遂由此传说之无根据,生否定此结集事实之学者,但无论其内容如何,而结集之史实,无存疑之余地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匮有三种,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于有及资生具恒起追求无有厌足,常为贫乏众苦所恼故,故名匮,以贪瞋癡能...梵名 Bodhiruci。北魏僧。北天竺人。又作菩提留支。意译为道希。为大乘瑜伽系之学者,资性聪敏,遍通三藏,精通咒术...(术语)一切之有为法不必分析坏灭事体而使为空,其事体本为空无也。盖因缘生之法,如梦如幻,无实性也。观如此当体...(经名)四阿含经或五阿含经之一。杂集不摄于其余之阿含经者。宋求那跋陀罗译。五十卷。此外有别译杂阿含经十六卷,...为大乘戒三种受戒之一。诸佛菩萨入灭后,于千里之内择其先受戒之菩萨,依之受戒而得相传之正法戒,称为中品戒。据菩...为宋代白云守端禅师(1025~1071)所作蝇子透窗偈中之譬喻。洪觉范林间录卷下(卍续一四八·三一三下):“白云端禅...(衣服)五条袈裟之小者。禅家之挂络是也。...(术语)生果之因种也,如草木之种为草木之因。...梵语 prakrtistha-gotra。略称性种性、性种。为大乘二种性之一。种性,乃可能证得菩提之本性。本性住种性,即无始以...1、十二部经之一。 2、记名之义,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过了多少年代,在某处某国之中,成什么佛。...(术语)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也。四无碍之一。大乘义章十一曰:知义无滞,名义无碍。...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普门品(日诵式版本)...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生命的目标不一样,心态不一样,生命的品质就完全...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活着其实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都是过眼烟云。记得在一本书里,我看...
麻谷宝彻随侍马祖道一,问说:如何是大涅槃?马祖答:急。麻谷问:急个什么?马祖说:看水。 此时的马祖和麻谷,师...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贵则观其所进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 没有人会理会你的委屈,没有人会理会你的无奈。当一切既定成为现实的时候,要学会接受,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 ...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五十人。当时,城中有一位大富长者的夫人产下一男儿,名为金财...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所说的一部佛经。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
王舍城结集
【佛学大辞典】
上篇:结集 | 下篇:毗舍离城结集 |
【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民国二十年,当时的唯识学家梅光羲氏,撰有〈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发表于海潮音月刊...
匮
菩提流支
当体即空
杂阿含经
中品戒
钻纸蝇
小五条
生因
本性住种性
授记
义无碍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学会转换你的生活态度

要得大涅槃,反而不能急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
学会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