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相宗所立二谛之一。对于世俗谛而谓之胜义谛。即真谛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罗汉名。俱舍光记二十五曰:乔底迦,是牧牛种人。真谛云:乔底伽,此云瓦器。本是外道,恒执瓦器自随,仍本...(术语)虽为有理,而幽远非常识所及之处。又,三恶道无真理光之处(即冥土)。无量寿经下曰:寿终后世,尤深尤剧。...(术语)百八三昧之一。观一切诸法,悉如幻梦,不见一法之三昧也。智度论四十七曰:破相三昧,得是三昧,不见一切法...位于广东广州西北部。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虞翻被谪居于此地,称虞苑。东晋哀帝隆和...【应量而语】 p1400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应量语者:唯作法语。...(公案)云门以拄杖示众云: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么处得来?见碧岩六十则。种电钞六。...巴利名 Cariyā-pitaka。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ā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人名)慧果和尚影像之傍,有童子侍立,是法全童子也,童子之纪传不详。相传天禀颖悟,果公入寂后,剃发学道,号青...又作事供。为“理供养”之对称。即于坛上置放涂香、花鬘等为供养物,依三密之加持力,一捻香、一轮花等得以周遍法界...念自己心中的佛的意思。人们的心性周遍法界,本来是清净之佛体,但为无明所覆盖,不能显现,不显现所以才与弥陀相隔...【一切】 梵语 sarva,音译萨婆,乃总赅众物之词。《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载:‘萨婆,秦言一切。’《翻译名义集》卷...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释迦牟尼佛陀为什么有那样超人的成就,而成为世界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大圣人呢?为什么能受千千万万人民的...朋友老丁送儿子去省城上大学,按理说要第二天才能回来,没想到当天下午他就回来了。他说只送儿子上了火车,然后自己...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证果、授记迟速,不啻天渊悬绝。《大本经》略分三辈,不及《...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菩萨像雕塑后,会邀请诸山长老莅临主持佛像开光典礼;很多佛教...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不得加报。若国王为他人杀者,亦不得加报。杀生报生,不顺孝道...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话说得好:Yesterday is a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
胜义谛
【佛学大辞典】
上篇:胜义根 | 下篇:胜义空经 |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就断盗相,结罪分齐,六门分之。善见云,于戒律中,宜应从急。又观五事,处时新故等。(一、...
乔底迦
幽冥
破相三昧
光孝寺
应量而语
云门拄杖子
所行藏
法全
事供养
即心念佛
一切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向佛陀学习
人要自己行走才会真正成长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嗔打报仇戒」与「不化众生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