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僧伽Saṁgha,此译众,旧译家谓四人已上之和合,新译家谓三人已上之和合。天台观经疏曰:“众者,四人已上乃至百千无量。”法华义疏二曰:“四人已上,至万二千人以还悉名为众。”法华玄赞一曰:“众者僧也。理事二和,得众名也。三人已上得僧名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使尼浣擗毛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七,使尼浣擗毛戒。制戒意、成犯缘,同上浣衣戒。彼制...(杂语)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注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又作陀那识。阿陀那,梵语 ādāna,新译家将之意译作执、执持、执我,并以之为第八识之别名;旧译家译作无解,而以...(385~433)刘宋阳夏人。好学博览,工于书画、诗文,纵横俊发,独步江左。历任太尉参军、永嘉太守。禀性简放自高而...(术语)我法二者仅存迷情之见,于理为无体也。即遍计所执性。...【义不可说】 p1240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五页云:问:义为可说?为不可说耶?设尔;何失。若可说者;说火应烧舌;说刀...(术语)观察所对之境之粗想,谓为寻,旧谓之觉。其细想谓为伺,旧谓之观。属于色界无色界之诸定,依此寻伺之有无而...即秘密深奥之法门,一般指密教而言。[大宝积经卷六十一、辨显密二教论卷上] p4267...(名数)比丘之四波罗夷罪谓之四弃。以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边外故也。( 波罗夷 )。楞严经七曰:比丘比丘尼四弃八...谓远离诸法相之寂静状态。依法华经卷二信解品所说,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亦无灭,无大亦无小,无漏亦无为。维摩经...【四种证预流支】 p0454 瑜伽十四卷九页云:又有四种证预流支。一、于说法师及教授者,能善承事,无所违犯。二、无...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寓意好的名字,不仅要好听,还要印象深...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地上白骨纵横,比丘们很难讨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们出...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这个境我不住,就像有人骂佛陀,佛陀说...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为主课,非常有信心,而且坚持不断。当他诵过十万遍时,有一...有一个青年,听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的圣人,这位圣人有着超凡的智能,灵性上已达到了完美境界。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办了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对生命你能主宰,你能得大自在,...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是非常严重: 迷则成失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
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曾郎 | 下篇:众生 |
【梵行】 p1032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言梵行者:谓八圣支道。及与远离非正梵行习淫欲法。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