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诸佛三德之一。如实照了诸法而无碍者,即菩提是也。【又】有智慧,有行德者。谓智德兼备之高僧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阎浮提洲之边隅,谓之边地。又弥陀之净土有边地,五百岁中不得见闻三宝,名为懈慢界。亦曰胎宫。略论曰:五...宿世之根性。今则泛指修行之根机。(参阅“宿世”4509) p4510...即脱除袈裟。其法有定制,抽衣时,先将左膀上之衣放开,然后用左手拿住两衣角,再将右手之袍袖放在衣内,左手拿住衣...又作香篆。做成篆文形状之香。古时,丛林中常烧此香以测知时间。 p4011...梵名 Aparimitāyur(-jāna)-nāma dhāranī。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宗要经。收于大正藏第...禅林用语。柄,即指器物之把柄。握柄在手,即可自由转动器物。故主柄在手,即有掌握主权之意;禅林中乃转指掌握事物...梵语 pravrājana 或 nā?ana,巴利语 pabbājana 或 nāsana。又作灭摈、驱摈、摈罚、驱出、驱遣、摈治驱遣、摈。...梵语 paca ?īlāni。指五种制戒。(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术语)如来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不止一切染净之法,如明镜内无一实质,故谓为空。非谓真如之体...【观待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观待,意指相对性、条件性。相对于某物而言,能引起其一定之要求或受用之条件,此...(名数)染污无知,不染污无知也。...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萨以外的天人众,这个地方是讲到释提桓因、还有诸天、还有大...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就是要把这一念摆在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头上,一心一意地照顾这...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 那个意思是你母亲年龄大了,假如我不说出刚才那个弊端来,...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亲密关系,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用她的话讲不能看着他们往...问: 师父,咱们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宝箧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放三个塔在上面? 恒传法...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有知觉存在,若无特殊情况,十二至廿四小时后,经有经验莲友小...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当人们遇到失败而不知何去何从之时,便会想当以求神问卜来指点迷津:西方人会去者吉普塞...
智德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智慧波罗蜜 | 下篇:智箭 |
据大乘起信论载,初学大乘之凡夫,于教未解玄旨,由人我见而起五种邪执,即:(一)执虚空是如来性。(二)偏执真如涅槃...
边地
宿根
抽衣
香印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主柄在手
摈出
五戒
空如来藏
观待因
二种无知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宝箧塔是什么意思

能遇到佛经是无量劫来的福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