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极乐净土众生之身体,达悟涅槃无极之理之身也。无量寿经曰:“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耳识】 p0634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何等耳识?谓依耳,缘声,了别为性。 二解 品类足论一卷二页云:耳识云...五味交杂之禅。“一味禅”之对称。又称五禅、五类禅。乃相对祖师一味之禅,斥责五种交杂之如来禅之意。圭峰宗密于禅...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凡体无贵贱,有道则尊,法式轨要,非僧不具,敬法重人,事须致敬。敬而为言,触途皆是,但此...【无漏静虑等定】 p1081 瑜伽十二卷三页云:云何无漏静虑等定?谓如有一、是随信行,或随法行,薄尘行类,彼或先时...(术语)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三。诫恃自己之智解势力,有来问经律深旨者,以轻慢心,不善答之,故隐没义理,倒说法相...(术语)经中一部之序之部分也。【又】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一品,先现六瑞,而起众疑,因众之疑而使弥勒向文殊问其...乃对佛之尊称。大般涅槃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五下):“违离于人仙,永无有救护。” p254...子题:限分中制、深防中制、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前(打大比丘戒)是 限分中制 ,打着方犯;此是 深防中制 ,...【四念住圆满】 p0449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七卷十四页云:齐何当言身念住,乃至法念住,圆满耶?答:由二缘故,当知...梵语 sarvaja。又作萨芸然、萨婆若、萨婆若多(梵 sarvajatā)。意译为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指佛智...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予的,而是平时栽培起来的。如何栽培呢?印光大师教导我们,首...
我们很多弟子都是在家居士,平常要从事自己的事业。即便是世间事业,我们也希望事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利。但有时候...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本此而谈,以免说得太远,而使诸位把握...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或八十岁,总是活这一生最老又最累那天,所以只能...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之来而托于此,其形由是而长,故谓之生。以神之去而...真正修行用上功的话,一定能净除杂念,一心念佛。同时,你要是在一心念佛,也可以净除杂念。杂念天天减少,那是证明...战国时代,有一位在楚国长大、原籍燕国的人,年岁增长后,常常惦念着自己出生的地方,想要落叶归根。刚好有位朋友要...
无极之体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义语 | 下篇:无极宝三昧经 |
【诸受皆苦】 p1346 俱舍论二十二卷六页云:然世尊言:诸所有受,无非苦者;佛自释通。如契经言:佛告庆喜;我依诸...
耳识
五味禅
八敬法制意
无漏静虑等定
憍慢僻说戒
序品
人仙
搏他比丘戒释名
四念住圆满
萨般若
弘忍(601—674)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什么是运气?运气就是福报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弥勒菩萨的事迹

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