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颠倒事理者,凡夫之通见,如指苦为乐指无常为常是也。离一切颠倒之正见曰无倒。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又作因果应报、因果业报、善恶业报。谓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支配之,善因必...一言者,谓圭峰宗密禅师读圆觉经未终其卷,于一言下豁然开悟,乃知自心即是佛心,定当作佛,故疏序(大三九·五二四...(真言)又曰佛顶咒。楞严经所说之神咒也。有四百二十七句,此中最末之八句为心咒。楞严经长水疏曰:此咒四百二十七...亦名:用意受食戒缘起、正意受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请僧设供。六群不用意受食,捐弃羹饭...(传说)增一阿含经三十三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本生)昔释迦如来与提婆达多共为鹿王,断事而救他命,是鹿野园之缘起也。...【俱成熟】 p0926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四页云:俱成熟者:谓具二种;若自成熟,若劝请他、令其成熟。...(一)梵名 Subhūti,巴利名同。又称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意译为善业、善吉、善现、善实...梵名 Licchavi,巴利名同。古代中印度吠舍厘城(梵 Vai?āli,巴 Vesālī)之种族,属跋祇族(梵 Vrji,巴 Vajjī...(杂名)阿弥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别号,又以其誓愿有四十八愿,因是可称为四十八体之十二光佛。十二光佛者,无量,无边...(书名)具名成唯识论述记。二十卷,唐慈恩大师着。解成唯识论。...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外,为什么要拜忏呢?这当中有两层意思...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此话对否? 答:参禅不分上中下根,也是三根普及,最主要有下...人之病,有肉体之病,亦有心灵之病; 治病之药,有物质之药,亦有智慧之药。 何者为病?何者为药? 贪嗔嫉妒为病,...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问: 《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努力改变自己。什么叫作坏人?他也不...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但有可能我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
无倒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根树 | 下篇:无能胜菩萨 |
唐代临济宗僧。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住镇州(河北)三圣院,世称三圣慧然。得临济义玄之旨,其后遍历诸方,曾至仰山...
因果报应
一言
楞严咒
不用意受食戒缘起
光音天下生人间
鹿仙
俱成熟
须菩提
随舍利
四十八体十二光佛
唯识述记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圣一法师方便开示
应病与药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