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所说,造塔灭罪之法也,陀罗尼中以阿弥陀佛为本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由因至果之三阶段,即:(一)菩提心为因之因,(二)大悲为根之行,(三)方便为究竟之果。此因、行、果三者摄一切大小...“一色”乃纯一、绝对之意。禅林中每以之形容超越差别与相对观念之平等世界(弃一切污秽),与清净之境界。碧岩录第...(名数)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杂语)至极之说法。教行信证一曰:一乘究竟之极说。...子题:不学罪通渐顿、无知罪唯局渐、不学结吉罗、无知罪重轻、不学罪出处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一、正明渐顿)...(地名)观音之住处,补多罗山Potalaka之别名。六十华严经五十一记善财童子之南询曰:渐渐游行,至光明山。登彼山上...(人名)Saṅkaraācārya,有名之印度教复兴者。纪元约七百八十九年顷,生于南印度之摩腊盘。嗣甘把里腊 Kumāril...【根依处】 p0922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根依处、谓心心所所依六根。...随顺、违逆之并称。又作逆顺。即因缘化益等事皆各有其随顺、违逆二种分别。如以佛菩萨教化众生之方便,有顺化、逆化...为“不随心转”之对称。三种律仪中,别解脱律仪称为不随心转;静虑律仪(定共戒)与无漏律仪(道共戒)称为随心转。...(术语)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为四一之开显。一教...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为规范。 首先从孝养父母来看...第一章 讲述的微诚 地藏经在我国流行之盛,其情形可与金刚、弥陀、法华三经相提并论。所以在近代中国讲经法师丛里...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赤城东村,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岂无因缘耶?今明佛法因缘,有总、有别。总约一代时教,四十...
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就是心中没...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
无垢净光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垢世界 | 下篇:无垢光菩萨 |
凡十卷。又称大乘广百论释论、广百论、广百论释。护法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书系对圣天所造广百论...
因行果
一色边
三定聚
极说
不学无知罪分位别解
光明山
商羯罗阿阇利
根依处
顺逆
随心转
四一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竺摩老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菩萨有十种自在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