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 Vip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四、血涂想Vilohitakasaṁjñā,破坏已,而血肉涂地也。五、脓烂想 Vipūyakasaṁjñā,脓烂腐败也。六、啖想Vikhāditakasaṁjñā,鸟兽来啖死尸也。七、散想Vikṣiptakasaṁjñā,鸟兽啖后而筋骨头手分裂破散也。八、骨想Asthisaṁjñā,血肉既尽,祇有白骨狼籍也。九、烧想Vidagdhakasaṁjñā,白骨又火烧归于灰土也。智度论二十一举经文曰:“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同四十四之经文曰:“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大乘义章十三曰:“死相、胀相、青淤相、脓烂相、坏相、血涂相、虫食相、骨锁相、分散相。”此加死相除烧相者。智者之禅波罗蜜门九曰:“膨胀想、青瘀想、坏相、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依智度论,而第七青想改为第二次,第较善者。又法华玄义四上,加死想而除散想,以此九想对治六欲故也。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破忻着之人相欲,此九想为观练熏修四种禅之第一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六种阿罗汉】 p0305 俱舍论二十五卷一页云: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尽智后,起无生智,诸阿罗汉,如预流等,有差别...(异类)Mahoraga,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睺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啰誐。八部众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三院...【闻二百亿苾刍生处】 p1265 西域记十卷二页云:三佛经行西不远、有窣堵波,是室缕多频设底拘胝(唐言闻二百亿。旧...一大慈 二大悲 次十八不共法而辩大慈大悲者。诸佛得十八不共法等法。常在大慈悲住故。慈善根力。普熏三业。于十方...【善不善得】 p1140 俱舍论四卷十八页云:如无记法、得有别异;善不善得、亦有异耶?亦有。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术语)众生之根性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善解法相,知众生根。...(术语)Sugata,旧称修伽陀,修伽度,修伽多,莎伽陀等。新称,苏揭多,索檗多。译曰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去生死海...(物名)莲华之台座。佛菩萨之台座。观无量寿经曰:自见己身,坐莲华台。法华赞上曰:专心念佛坐华台。大日经疏十五...(人名)Udayana,旧称优填,于阗。新称优陀延,邬陀衍那,嗢陀演那伐蹉。拘睒弥国王名。译曰出爱。西域记五曰:邬...(修法)佛眼尊之修法也。佛眼尊为佛母,故云明妃。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有佛眼明妃之目。瑜祇经佛眼尊之所说有五...(譬喻)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同体的心性当中,跟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前面就讲,不要去向外面去求名闻利养。末法的时候这方面的修...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
在我们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但是,如果你只顾去追求自己希望的东西,而...
卵是因想生,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生当中接触六尘,他的烦恼是依止想而生起的。看经文就容易清楚。 阿难!由因世界虚...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故事,来说明偷盗产生的后遗症。 过去,在明朝的扬州,有一个做南北货生意的商人。南北货,就是说...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
九想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九慢 | 下篇:九想观 |
楼至,梵名 Rudita 或 Rucika。为贤劫千佛中之最后成佛者。又作卢遮佛、卢至佛、鲁支佛、楼由佛。意译爱乐佛、啼哭...
六种阿罗汉
摩呼洛伽
闻二百亿苾刍生处
大慈大悲
善不善得
众生根
苏揭多
华台
优填王
佛眼明妃法
穷子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佛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众生呢

发心的去取标准

锡杖功用与功德

学会放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为何会有「鱼鸟龟蛇」这类卵生众生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偷盗产生的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