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二十卷,唐智升撰。以三藏经论编为目录。不分门目,但以译人时代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皆先列译人名氏,次列所译经名卷数,及或存或佚。末为小传。凡九卷。其第十卷,则历代佛经目录四十一家。一曰别分乘藏录。分为七目。各以经论类从,辨别存亡真伪,及删并重修之类,凡八卷。其十九二十卷,则大小乘经论入藏目录也。见四库提要。缩刷藏经缘起曰:“唐太宗开元十年,沙门智升,着开元释目录二十卷,诠次经律论及诸师撰述,五千四十八卷。以千字文定函号,是大藏定数之始也。尔来历朝,大藏诠次,以开元录为模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Adi-anutpāda,译曰本初不生。释梵字(阿)之语。智度论二十八曰:四十二字,阿罗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人名)滁州琅玡山广照禅师,名慧觉。得法于汾阳昭禅师。应缘于滁州。与明州雪窦山显禅师同时唱道,时谓为二甘露门...唐代隐士。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之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阿耨达】 西域记云:赡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唐言无热恼。旧曰阿耨达,讹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北。...(术语)不思议变易生死之身也。...梵语 dharma-de?anā,巴利语 dhamma-desanā。指宣说教法,利益众生。为二施之一,三施之一。又作说教、说法、说经...(?~502)梵名 Gunavrddhi。意译作德进、安进。南齐译经僧。中印度人。早岁出家,就学于大乘法师僧伽斯那(梵 Sa...又名十六心,是修四圣谛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一、苦法忍,即断欲界苦谛下见惑之智。 二、苦法智,即断苦惑已...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术语)独觉乘之人,独入山林,见飞花落叶,知世之无常,以开涅槃之悟也。...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就净土往生之教义提出十疑,并通释之,以劝诱往生净土。即:(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之疑,(...大悲咒修持仪轨...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统治,阿育王初闻佛法,就对佛教非常崇信,数次延请比丘到王宫...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爱著者。因或失心狂逸。或歌或哭。或笑或啼。或时惊狂漫走。...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心别有的。我们凡夫的颠倒,开展出来有...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大学毕业后踏上社会,却越来越厌世,感...
出家人有这样一句话,叫久住有缘,久坐有禅,说一个人在一个寺院住久了,自然就跟这个寺院有了缘;打坐久了,都有禅...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净土回向发愿心之要。 二、喻事 1....
有病,你怎么样对待病?当然我们要看、要治、要吃药。为什么你害病?为什么你常害病?说四大不调,饮食吃错了,伤风...一、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来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从...
开元释教录
【佛学大辞典】
上篇:开元三大士 | 下篇:开本 |
(名数)华严宗之相承也。...
阿提阿耨波奈
广照
寒山
阿耨达
不思议身
法施
求那毗地
八忍八智
说法五福德
飞花落叶
净土十疑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冒死求法心不悔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祖师禅的手眼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