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菩萨有未断惑者,是凡夫之菩萨,初地以上断几分之惑者,是圣众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物之实质为体,体之无改为性,体即性也。...(衣服)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为缦衣。又曰缦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毗奈耶二十三曰:织作钵吒。注曰:言钵吒...凡三卷。全称大乘密严经(梵名 Ghana-vyūha-sūtra)。译本有二,一为唐代日照(地婆诃罗)译,另一为唐代不空三藏...五教十宗,是贤首宗的教相判释。贤首宗人为表明自宗在佛教当中的位置,依自宗的宗义把释迦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分别判...(术语)不犯十恶,则谓之十善。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一)梵语 ksama。意译悔、忍恕。谓乞请他人忍恕自己之罪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八(大二三·六六五下):“诸人...(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祇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术语)定有七名,此其中之一也。为使心止住一境之性。...【恚寻俱害】 p0939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二页云:云何恚寻俱害?答:如有一类、起瞋缠故;断害他命。亦复被他断...【阿伽楼】 大论云:蜜香树。...(地名)又作鱼山。地名。魏曹植在此处始制梵呗。因而梵呗谓之渔呗渔梵等。玄赞四曰:陈思王登渔山,闻岩岫诵经,清...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也是因缘,用愤怒去面对,只是伤人、伤己、伤缘,不能从根本上...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问: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的行为不合适。财布施是培养慈悲心,...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你就依着你所学的教义,依着经,圣教量,依着佛所说的。就是...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比丘尼,其中有位年轻的比丘尼,他也是发好心、立好愿,跟随佛陀出家。但是他有一种习气尚未去除...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虑宜远,思宜近。 我们在...
菩萨圣众
【佛学大辞典】
上篇:菩萨大士 | 下篇:菩萨地持经 |
凡八卷。宋代惟白集。略称大藏经指要录、大藏纲目、纲目指要、纲目。内容系就大藏经所收之诸经论,阐释其经题,并略...
体性
钵吒
密严经
五教十宗
十善
忏摩
识食
心一境性
恚寻俱害
阿伽楼
渔山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终极的敌人是人心中的恶
你是人吗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诓骗同伴的鸟儿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