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又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同一体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āstr,巴利语 satthar。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堪为众生之师范,故称大师。本事经作三种大师:(一)如来,...五欲之一,又为欲界三欲之一。谓凡夫不图精进,怠惰放纵,唯耽睡眠,溺于乐着。[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 p5538...(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因,即习因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各习成善恶之性分,而如法生善恶之果,谓之如...【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 p0784 如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中说。...【慧沼】 唐代唯识宗二祖,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川)人,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六五一),十五岁出家,曾亲炙玄奘法席...【产生增上】 p1035 雑论集五卷七页云:产生增上者:谓男女根。由此增上力,得入胎故。...(术语)三受之一。领受顺情之境,使身心适悦者。唯识论五曰:领顺境相,适悦身心,说名乐受。大乘义章三本曰:顺缘...(名数)三种之福业。一、世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持十善戒。二、戒福,持三归五戒乃至具足戒。三、行福,发菩提...(名数)三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于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名数)慈悲喜护(他经作舍)之四无量心曰四梵堂,以此四法,能感大梵之果报也。增一阿含经二十一曰:有四等心,云...自在飞行于虚空。六通中之如意通、神通业者,彼等经行于虚空,犹如飞鸟。[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下] p3996...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与同伴一起入海采宝,自海中得宝返回,与同伴别宿,因...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 频婆娑罗...花椰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 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100克中含维生素C85~100毫...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无碍的见道人,证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专程前来拜访佛陀。他给佛陀恭敬行完礼后,坐到一边说道:...
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钵盂,便可以任意享用。黄金白玉并不是稀奇珍贵之物,只有披戴...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有这些业力,就会有这些能量,又由于这些能量,它就会带着你去...
普贤菩萨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普贤延命 | 下篇:普贤金刚手 |
即指位于东南西北四方不同世界之四佛。显密教经典皆有此类说法,其中显教所说较为一致,即东方香积世界有阿閦佛,南...
大师
睡眠欲
如是因
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
慧沼
产生增上
乐受
三福
第十六王子
四梵堂
飞行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堪比牛奶的花椰菜

参禅的入门方便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