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布萨Upavasatha Posadha,巴Uposatha,一译善宿。止宿于善之义。智度论十三曰:“布萨,秦言善宿。”新译曰长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譬喻)阿弥陀佛之名号,譬之无上之宝珠。往生论注下曰: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浊,...(书名)护法菩萨释世亲之唯识二十论,称曰唯识导论。二十述记上曰:西域注释数十余家。根本即有世亲弟子瞿波论师。...【等流果】 p1118 瑜伽九卷一页云:与等流果者:谓若从彼出,来生此间人同分中;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二种胜行】 p0025 成唯识论九卷五页云:所修胜行,其相云何?略有二种。谓福及智。诸胜行中,慧为性者;皆名...(杂语)梵曰郁钵罗华比丘尼。常向贵人之妇女而赞出家。见智度论十三。...南朝梁代三论宗僧。又称止观诠。籍贯不详。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敕与僧怀、慧令等十人,往摄山止观寺,随从僧...二断之一,三断之一。又作所缘断、离缚断。即断所缘之束缚。相对于“自性断”而言。所缘缚,系指被烦恼所缘之境束缚...三烦恼毒,能为一切障故,又云三烦恼障。烦恼者,即惑也。惑者,迷妄之心,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之谓,为贪嗔等...(杂语)造佛之尺也。壒囊钞十五曰:一搩手半者,一尺三寸也,即自母之肘节以至腕节也。或云一尺二寸、一搩八寸,半...【五识无分别】 p0271 俱舍论二卷五页云:若五识身,有寻有伺;如何得说无分别耶?颂曰:说五无分别,由计度随念。...(术语)Artha,译曰义。诠于文义理也。见名义集五。对于言语道断之义而言。...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你自己:某某人!你要知道一件事实,今生...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然危机是人类的共业所感,那我们就应该...问: 我从现实生活中、新闻中、书刊网络文章中看到了肉食巨大的危害,决心素食。但家人、孩子爱吃肉。请问,怎样才...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 醒了之后,她家里头的佣人生...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要亲近愚痴的人,应该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要尊敬有道德的人...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问: 一、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样才能增长智慧、增强记忆力? 宏海法师答: 首先一个一心不乱...
善宿
【佛学大辞典】
上篇:善现药王 | 下篇:善见城 |
【唯识真如作意】 p1008 显扬三卷九页云:三唯识真如作意。谓如前说,乃至于染净法所依,思惟诸法唯识之性。既思惟...
无上宝珠
唯识导论
等流果
二种胜行
青莲华尼
僧诠
缘缚断
三烦恼障
一搩手半
五识无分别
阿施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百喻经

净念相继如母忆子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怎样让家人尽快断掉肉食

为亡者做功德,比烧纸钱更有用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