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五灯会元云门章曰:“上堂因闻钟声。乃曰:世界与么广阔,为甚么镜声披七条?”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着。欲使佛祖嫡传之坐禅法规,万人皆知,而撰述者。...指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弥陀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历经五劫,参考诸佛之愿,熟思再三,始立四十八愿。其愿超乎世间一...【四缘说能归依】 p0452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齐四缘故说能归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别故。三、自誓愿故。四、...【大种造色其相有异】 p0245 瑜伽五十四卷二十页云:复次所造色,于诸大种,当言有异相耶?当言无异相耶?谓有异相...【一心四境】 又作一水四见。譬如一水,本无有异,而因天、人、饿鬼、畜生果报不同,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种境相。即天...(杂语)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子题:受食前咒愿、嚫讫下食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四分律中,受糗,然后咒愿,今此方不行。五分,于余方不为清净...(术语)开眼也。禅家之用语。大慧录曰:江给事请开佛光明。...法相宗将释尊一生所说的经教,判为三时。 第一、释尊成道之初,一切外道凡夫,执著实我,故在四阿含经中,为说...亦名:盗戒犯境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犯境之中,谓六尘、六大,有主之物,他所吝护;非理致损,斯成犯法。若无主...(菩萨)华严五十三知识之一、楼阁城之船师也。疏钞六十七曰:婆施罗者,此言自在。谓于佛法海已善通达,于生死海能...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往生论...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人、喝一杯茶的人,我们都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啊!那怎么报呢...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此时,大目犍连尊者就住在城外的耆阇崛山(或译灵鹫山)。...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 哪吒...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复使归还。斯之谓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极乐也。《佛说阿弥陀经疏...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
讲到发菩提心这个发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会做馒头、面包的人都知道,面粉加上酵母、发粉去发酵,就会发得胖嘟嘟...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汝终日向人说话,便没一毫火起耶?当知...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
云门七条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云门失通 | 下篇:云门山 |
(界名)修成二禅者,所生之天处也,为色界天之第二重,新译谓之二静虑。此中更别为三天,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
普劝坐禅仪
超世愿
四缘说能归依
大种造色其相有异
一心四境
五体投地
咒愿受食
开光明
三时教
大盗戒犯境
婆施罗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推荐】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背娑婆而向极乐

【推荐】念佛行人病重时不能有的念想

发菩提心不能离开法水的滋润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