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于损伏断而言。无漏道之力,断灭烦恼之种子使不再生也。经量部所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知时五相】 p0819 瑜伽七十一卷十页云:复次云何知时。谓由五相故。一、通达正现在前杂染故,二、通达将现在...(经名)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又称云水僧、云众水众、云兄水弟、行脚僧、云衲。指为寻师求道,至各地行脚参学之出家人。以其居无定所,悠然自在,...即成佛。谓菩萨根除所有无明烦恼,而开真实之觉悟。一般谓声闻、缘觉二乘不能成佛,然法华经指出二乘与菩萨非本质上...(术语)以正智于真理证知悟解也。胜鬘宝窟中本曰:摄受正法,证悟于理。禅源都序上曰:识字看经元不证悟。...位于陕西西安。隋仁寿元年(601),晋王广营于长安曲池之地,深受朝野崇信。法澄、道庄、辩义、智脱、法论等诸师先...【无学五蕴】 p1068 佛地经论四卷八页云:当知此中无漏净戒,名为戒蕴。无漏定慧,名定慧蕴。无学胜解,名解脱蕴。...(术语)宗之前名辞所用之语为立敌共许,然以狡黠之手段,秘有别种之意见者。四相违中,有法自相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天眼】 p0369 如修定能证殊胜智见中说。 二解 如三眼中说。 三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十三页云:问:天眼、以...指为佛之教法所覆被之众生机类。全称所被机类。又作所被之缘、所被之机、所为。华严经疏卷三(大三五·五一七下):...梵语 apramāda。心所之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防范于恶事,专注于善法之精神作用。可用于对治放逸,成就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你会发觉这两部经的味道非常...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是我们明了分别的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我们是没有一个常一主宰...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一、现实的定义 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实,就是真实。说现在,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虽然它和过...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悲咒》,还是缘于那位让我背《心经》的居士。但真正持诵《...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的,很少!佛陀都要大概带过去。当然它的理由就是...
毕竟断
【佛学大辞典】
上篇:毕竟觉 | 下篇:毕竟无常住 |
梵语 eka-purobhakta。指短促之时间。又作一食之顷。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下):“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
知时五相
相应相可经
云水
作佛
证悟
日严寺
无学五蕴
有法意许
天眼
所被
不放逸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惟贤长老《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

《大悲咒》的相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