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众生种种之欲望为其本性。佛说法必随此欲性也。法华经方便品曰:“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Aṁbariṣa,国王名。译曰虚空箭。见佛本行集经二十一。...【四种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依准的法则,大略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等四种。《解深密...(杂语)Mahā,又作莫醯。译曰大。大品般若经义疏一曰:摩诃或云摩醯,或云优婆,此言大。【又】摩醯首罗(Maheś...梵语 paca rasāh。(一)指五种味,即:乳味(梵 ksīra)、酪味(梵 dadhi)、生酥味(梵 navanīta)、熟酥味(梵...(术语)三辈观之一。观无量寿经说十六观中,下之三观观九品之往生人,观其下三品,名为下辈观,第十六观也。其文曰...(?~746)日本法相宗僧。大和(奈良县)人,姓阿刀。随龙门寺义渊出家学唯识,于灵龟二年(716),奉敕入唐,从智...(术语)对观心门而立。同于教观之教。...(术语)Vibyā,译曰明,真言之别称。真言能破众生烦恼之闇障,故名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禅林用语。一个棺材同装两个死人;丛林中用以形容见解平凡,同是一丘之貉的二位(以上)禅僧。碧岩录第二十则(大四...禅宗公案名。大证,指唐代之大证国师南阳慧忠。此则公案为大证国师与唐肃宗、耽源应真等三人关于石狮子之机缘语句。...【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为助伴】 p0484 瑜伽七十卷十二页云:复次由四因缘,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以为助伴。一、隐障诸盖...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准提咒持诵仪轨...问: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但在当今这个社会,我看到的都是恶因善果,善因恶果。对于这样一个社会,佛教应该怎样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
只要能到极乐世界,将来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转,但是最好在临命终时能心没有颠倒。所谓颠倒是四颠倒,即常、乐、我、净...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问: 请问法师,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与坏有关系吗? 大安法师答: 这是一个比较概念上的问题。那佛法学得好与坏的...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
欲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欲河 | 下篇:欲金刚 |
凡四卷。全称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宋代施护译。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内载金刚手菩萨、金刚界大曼拏罗、金刚降三世曼拏...
庵婆利沙
四种道理
摩醯
五味
下辈观
玄昉
教相门
尾你也
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大证指石狮子
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为助伴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为什么恶人不得恶报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能去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