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三曰:“有比丘喜乐衣服,因病致死,后化为蛇来缠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极于法界】 p1197 佛地经论二卷四页云:极于法界者:显示世尊证得果相殊胜功德。谓得穷极清净法界如是法界、是修...亦名:识罪发露法 随机羯磨·诸说戒法篇:“识罪发露法。佛言,当至一清净比丘所,具威仪,说所犯名种,白言:‘大...全一卷。唐代澄照赞。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五册。本经记述授三归依、五戒、八斋戒及菩萨戒之行仪。五戒、八戒各设八门,...寻者,或依思或依慧寻求意言令心粗为体,依思依慧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依第追求行相意言分别。...(天名)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奢摩他道圆满清净】 p1174 瑜伽七十七卷十四页云:世尊!齐何名得奢摩他道圆满清净?善男子!乃至所有惛沉睡眠、...(杂名)于佛出日,为安置佛之降生像,造小亭,以红白之众花交覆作瓦状,宝盖垂幡亦皆累花而成之者。见象器笺十九。...1、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 2、如是不变的、真实的法身;来是随缘的、...(一)乃绳索缠成一团或语言纠葛不清之意。 (二)又作一落索。文章之一段、一节称为一络索。为禅宗典籍中常见之词汇。...【心解脱】 p0350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心解脱?谓已永断上分结故;于二种障,心善解脱。谓烦恼障及所知障。其心...【加行究竟作意】 p0526 瑜伽三十三卷六页云:从此倍更乐断乐修,修奢摩他、毗钵舍那。郑重观察,修习对治。时时观...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今天我接受新闻的采访,记者问我:「人的贪心从那里来?人的贪心对我们的世界、社会有什么不好?因为贪,所以才会努...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们不能忍的话,烦恼就会更多,就会障碍我们的修行。由于世间上...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董。是故初学应慎之于始也。又云:出家之人,出家一年,佛在眼...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面对的是九法界众生,所以要把九法界众...
问: 现代人的婚姻很脆弱,离婚率很高,对小孩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切?可否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处有别相念、总相念。虽然观受是苦,但...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四种福报: 一者、颜色端正。 二者、气力丰强。 三者、安稳无...
比丘化为蛇
【佛学大辞典】
上篇:纳蛇于筒 | 下篇:一蛇首尾 |
北本涅槃经对众生之分类譬喻,谓众生有七种。该经卷三十二载,第一人入水,以不习浮,故入水即溺;譬如一阐提,入生...
极于法界
说戒座上识罪发露法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
寻
释提桓因
奢摩他道圆满清净
花亭
如来
一络索
心解脱
加行究竟作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圣严法师:没有自我私心的贪
不能忍,烦恼就会更多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略谈学佛大要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怎样对待现代人的离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