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日本台密于密教中立理秘密,事理俱密之二教,华严法华等之一乘教为理秘密,且立大日释迦同体之义。东密不许之也。菩提心义一末曰:“问:仁王经云五千女人现身成佛者,是于佛世闻仁王经而成佛也?菩萨处胎经云:魔梵释女皆不舍身,不受身,悉于现身成佛者,是于无佛世自观而成佛也。无量义经云:持是经者,即于此身得无生忍者,是于佛灭后持经而成佛也。云何惟真法中言即身成佛耶?若言此等即身成佛之人,皆修此观(真言观)则何故说此三摩地法之诸教中阙而不书?答:所言之真言法者,大日经义释谓梵音云曼怛罗。此云真言。龙树释论谓之密语。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语。故名真言。故凡说真如法性之教,皆名真言,故凡法华等之诸大乘,皆名真言秘密教。唯法华等,虽皆说此三摩地法,而传法之菩萨,阙而不书。若于佛世,若于灭后,持经而心觉开解,则得成佛道。成佛道时,于内心观法,名三摩地。是名初住之即身成佛。问:何以知说诸真如法性,皆名真言秘密教耶?答:苏悉地经疏云有二种教:一显示教。二秘密教。显示教谓阿含深密等诸三乘教也。秘密教谓华严维摩法华涅槃等诸一乘教也。秘密教亦有二种:一理秘密教。谓彼华严等一乘教。唯说世俗胜义圆融无二。不说三密行相故。二事理俱密。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能说世俗胜义圆融无二。亦说三密行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不嘱同利入聚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五缘:一、先受他请;二、不嘱授;三、往聚落中;四、无因缘...行事钞·讣请设则篇:“若行香者,不令妇人指挃掌中,语令悬放。必不肯者,便可缩手,当使过去。若有男子,幸遣行之...Fache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因明大家。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26章的记载,生于南印度睹梨摩...【四种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依准的法则,大略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等四种。《解深密...(物名)梵钟之异名。华者,喻其庄饰。鲸者,譬其声也。...【出诸受事】 p0482 此亦静虑之异步名。瑜伽十一卷十页云:此四静虑,亦得名为出诸受事。谓初静虑,出离忧根。第二...(佛名)Śikhin,又作式,式弃,式诘。大论作罽那尸弃。旧俱舍十三作剌那尸弃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宝髻增一...(术语)六种巧方便之一。施众生以德,众生思报其恩时,令众生行道之方便也。...世界之界,向形表推之,如云十方。十方者,十方位也。即东、西、南、北、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下。...(故事)杯度自言与鸠摩罗什别也。慧皎高僧传曰:杯度在彭城,闻鸠摩罗什在长安。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余年,杳然未...(术语)大乘之妄惑,分现行与种子及习气三者,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舍利...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三国时代,东海朐县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代经商为业,累积偌大的财产,庄户无数,僮仆万余人。糜子仲继...和平和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 所谓和平是指人类的和平生活,人类的和平生活,要靠人类自己维护。和...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都是菩萨,唯我是凡夫。别人背后诽谤我,当面骂我,也不要还口...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相对以往重鬼神...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经理回到家对妻子大声呵斥,说她太浪费了,因为他看到餐桌上的...
问: 请问法师,念佛法门必须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念佛法门的往生条件是信愿持名,主要要靠信愿...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那么偶然那么仓促,让你来不及准备。然...
理秘密教
【佛学大辞典】
上篇:理界 | 下篇:理致 |
【阿湿么】 秦言石。大品魔字门,入诸法魔字不可得故。论曰:即知诸法牢坚如金刚石。华严唱娑(苏纥切)么字时...
食前后至他家戒犯缘
行香防过
法称(Dharmakirti 约6~7世纪)
四种道理
华鲸
出诸受事
尸弃
报恩巧方便
十方
杯度别
习气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糜子仲为善得福
在高科技社会,为什么佛教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佛最后一次教诲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推荐】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