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出于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中,因缘谈中之人。过去世,光明庄严国有王,云妙庄严。邪见炽盛,不信佛法。二子,净藏,净眼,夙信佛法,得神力怜愍父王之邪见,为之演种种奇瑞,遂令父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地名)伽毗罗城之异名。...梵语 pārājika,巴利语同。为比丘、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乃戒律中之根本极恶戒。又作波罗阇已迦、波罗市迦...弘扬教法。与“弘教”、“宣教”、“传教”等语同义。法华玄义卷十上(大三三·八○○中、八一二下):“如来布教之...(1664~1729)李氏朝鲜时代僧。春江人,俗姓郑。号唤醒、唤惺。十五岁,于弥智山龙门寺出家,随霜峰净源受具足戒。...日本七高山之一。为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大本山。北衔比良山,南接滋贺山,属近江国滋贺郡,跨山城、近江二国。又作日枝...往生,即往生净土之意。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依分类方式之不同,而有两类四种往生之说:(一)就往生弥陀净土之相状而言...【所熏四义】 《成唯识论》卷二载,在熏习义中,能熏的是七转识,所熏的是第八阿赖耶识。所熏的第八识也要具备下列...(名数)小乘之分派有二十。...【顺后有业】 p1107 瑜伽九十卷三页云:若所作业、现法、次生、异熟未熟;从此已后,异熟方熟。当知是名顺后有业。...【识蕴】 p1431 如五蕴中说。 二解 五蕴论六页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易满易养】 p0827 发智论二卷十六页云:云何易满?答:诸不重食,不重啖,不多食,不多啖,不大食,不大啖,...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弘化社32分本)...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意三业当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这个口无遮挡。因为我们都有这...
法门寺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佛指骨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骨头,亦称佛舍利。其痉贮中国,可能...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相续,这个业指的是我们善恶的业...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清净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痛苦和快乐,两者都放下。快乐的欲求从一...
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德行,要有一个很好的认知,要有一个由衷地、踊跃地神往和渴望的心。所...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下摘取其中三则。 有个叫桓温的人,一次前往四川...
净藏净眼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净藏 | 下篇:净觉 |
谓若道若圣行。于过去未来现在。苦能永断。能弃舍。能变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隐没。此复是何谓八支圣...
婆兜释翅搜
波罗夷
布教
志安
比睿山
四种往生
所熏四义
二十部
顺后有业
识蕴
易满易养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句恶语种,世世怨仇果

陕西扶风法门寺塔的由来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能够信愿念佛是人中芬陀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