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就能诠之教曰法藏,就所诠之义曰法门,皆有八万四千之数。胜鬘经曰:“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nu?aya,巴利语 anusaya。为烦恼之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梵名 Vajrāgra-vajradharah,音译嚩日罗纥罗嚩日罗驮洛。系安置于密教现图胎藏曼荼罗金刚手院中列东向第三位之菩...【令喜乐】 p0530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令喜乐者:化诽谤者故。...指大乘至极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又称关中四杰。后秦时,译经大家鸠摩罗什(344~413)门下约有三千弟子,其中道融、僧睿、僧肇、道生、昙影、慧观、...禅林用语。又作粗食易饱细嚼难饥、粗食易饱细嚼难饥。即大口吞食虽容易饱腹,但不易吸收;细细嚼咽则不易饥饿,且能...亦名:化行二教化收大小制唯局小 资持记·释钞序:“问:‘化行二教,为大为小?’答:‘化收大小,制唯局小。’‘...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圣言量。...【眼等识】 p0998 界身足论上五页云:眼识云何?谓眼及色为缘,所生眼识。此中眼为增上,色为所缘,于眼所识色所有...指系缚于色界之法。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二(大二七·二七一下):“系在欲,故名欲界系;系在色,故名色界系;系在无色...亦名:杂碎戒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论云,以十二年前常说一偈,今说五篇名为杂碎。”资持记释云:“若据律缘,...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地藏十轮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业不失,第三个比较可怕的是:它...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有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钝,器有浅深,及其成功,一也。...
人人都讲发财,所以炒股,发财来得快嘛。可也别忘了赔!炒股票赚得很多,赔了怎么办?跳楼。 佛弟子炒股票外汇炒出...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着,我们执着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归零。现在重新借假修真,借娑婆世界的...
八万四千法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万四千光明 | 下篇:八万四千法藏 |
梵名 Tattva-sajgraha。又称真性要集颂(梵 Tattva-sajgraha-kārikā)、摄真实论。印度寂护造。将印度一般哲学诸...
随眠
忿怒持金刚菩萨
令喜乐
第一义空
关内四圣
粗?易饱细嚼难饥
化行二教大小乘分别
至教量
眼等识
色界系
毁毗尼戒杂碎戒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参禅之四易四难

本分的钱都受不住,意外的财能守住吗
慧律法师《去贪则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