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神境智证通,又云身如意通Ṛddhividhi-jñāna,又云身通,又云神足通。即变现不思议境界之通力,谓之神境通。游涉往来自在之通力,故云神足通,自身得变现自在之通力,故云身如意通,各就一边而与以名也,其中神境通名,最为通称。二天眼智证通Divya-cakṣus,得色界天眼根,照久无碍,谓之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Divya-śrotra,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者。四他心智证通Paracitta-jñāna,知他人之心念而无碍者。五宿命智证通Pūrvanivāsānusmṛti-jñāna,知自己及六道众生宿世生涯而无碍者。此五通为有漏之禅定或依药力咒力而得,故外道之仙人亦能成就之。此五者皆名智证通者,以其为各依智而证得之通力故也。见俱舍论十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771-853)唐时高僧,名灵佑,福州长溪人,参百丈怀海禅师,究明心法,值武宗毁佛,裹头隐藏于民间,大中初,还沩...(名数)色界之第二禅,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之三天,名曰三光。旧译仁王经上曰:九梵三净,三光三梵。【又】...谓一时之间即为无量劫。盖如来智境圆融,延促无碍,故能促多劫为一时,延一时为多劫。 p63...大乘起信论所载三种发心之第三。指从初地至第十地菩萨之发心。于此等阶位之菩萨,证得真如法身,发起真心、方便心、...子题:未受大戒者出、说戒除人开鬼、六众、白衣前说戒、得通有二 含注戒本·戒经序:“未受大戒 者出 。时有比丘,...梵语 pratītyasamutpanna-dharma,巴利语 paticcasamuppanna-dhamma。指由缘而生者,或谓其理法。杂阿含经卷十二(...【少欲】 p0373 瑜伽二十五卷十八页云:云何少欲?谓虽成就善少欲等所有功德;而不于此欲求他知。谓他知我具足少欲...(术语)又云化制。通道俗之人,使泛知因果道理,邪正差别之教法,谓之化教,特明佛弟子当守之戒行,谓之行教。又曰...心清净、身清净、相清净。心清净是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悭贪心、邪见心等;身清净是由于心清净之故,所以不再受...【失念心所】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失念即是遗忘,心意散乱,对于所修善法不能明...金刚宝,梵名 Vajra-ratna,音译嚩日啰啰怛那。西藏名 Rdo-rje-rin-chen。又称金刚胎菩萨。 (一)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一位先生得了癌症,垂危时,被送到私人的综合医院急救。 他住...释迦牟尼佛初证道不久,住在舍卫城郊外的给孤独精舍。当时方圆几百里外的人都知道给孤独精舍里,住了一位彻底证悟的...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因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为伍。 怀德之人,追...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别? 答:譬如,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别,但又同是湿性,所...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往往采用火上浇油的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徒生烦恼。 寺院中常...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经》 一、多欲为苦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轮回,生死死生,受著无穷...
古来的人,修道的人多,得道的人也多,这现在出家的人很多,真正的修行人没得古人多,其实古今有什么分别呢?没什么...有一位水手,第一次出海时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暴。年轻的水手受命爬到桅杆上,去调整风帆以适应风向。在他向上爬的时候...
五通
【佛学大辞典】
上篇:通 | 下篇:六通 |
【有漏诸法差别】 p0552 瑜伽六十五卷十页云:复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漏诸法差别。何等为五?谓由事故,随眠故,...
沩山
三光
一时一切时
证发心
说戒安置下众至不见闻处
缘生法
少欲
化行
三种清净
失念心所
金刚宝菩萨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有四事不可轻视

德不孤,必有邻

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知足第一富
